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报告显示:技术、金融、政策是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抓手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7-29 17:36:47

“绿色能源在加速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在金融领域孕育着变革。”“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市场潜力巨大。”日前,安永发布的《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技术助力、金融支撑及政策扶持是中国能源行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报告》显示,实现碳达峰以及进一步实现碳中和目标要从能源结构转型入手,这将对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讲,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的转型之路体现在了以清洁替代、电能替代、能源互联、能效提升、减碳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助力。

以清洁能源替代技术为例,为了解决清洁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储能技术及分布式能源为能源生产转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氢储能因其无污染、密度高、来源和利用方式广泛等优势,是能源行业企业重要的转型方向。

目前新能源发电成本仍高于火电,《报告》认为,以光伏和风电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要发展壮大,既需要从技术及装备上突破,也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当前,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措施,对于新增项目积极推进平价上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应收尽收以及实现附加征收,以此来扩大补贴收入的来源和规模。

近年来,中国的金融领域也在孕育着绿色变革,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发行主体不断多元化,品种丰富,交易活跃等特点。投资者对绿色金融投资呈现出一定的偏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落地,从顶层设计的完善到一系列细化政策陆续出台,形成了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

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表示:“7月16日正式开市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备受国际瞩目。后续如果出台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的制度安排,将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效实现碳市场的活跃运行,也为碳金融产品创新奠定了基础。”

李菁表示,中国在积极探索碳期货交易的市场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碳期货交易在促进碳定价回归合理区间,标准化交易,引入更多投资者,帮助排放企业掌握中长期价格走势,对冲价格风险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关推荐
聚力开放绘东北亚新篇 架合作“金桥”谋产融共赢

金秋十月,流金溢彩。在秋韵醉人的辽宁沈阳,以“聚力开放 产融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于23日正式开幕,行业专家、海内外金融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寻机遇、谋发展、展宏图,共商金融助推东北振兴大计,共创东北亚金融合作共赢。

加速融合创新 构建东北亚产融生态新格局

10月23日,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在沈阳举行。在同期举办的平行活动“东北亚产融协同发展交流大会”上,来自中、日、韩、俄四国的智慧与力量汇聚一堂,共话东北亚产融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凝聚国际共识 共筑“一带一路”绿色未来

由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2025)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聚力融金,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凝聚全球绿色发展共识,推动绿色投融资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