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俄媒述评:阿富汗为何成超级大国陷阱

来源: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1-08-24 15:19:27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8月20日发表题为《世界陷阱——为什么超级大国总是染指阿富汗?》的文章,作者为谢尔盖·奥西波夫。全文摘编如下: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英国外交官们对苏联同行说:“你们为什么不考虑我们的悲惨经历?”2001年,俄罗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对美国同行重复了同样的话。但没人听前辈的话。为什么?

历史在阿富汗一再重演

1838年至1842年是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它的爆发是因为俄国外交部门谨小慎微地试图与阿富汗建立一些正式关系。不喜欢俄国举动的英国人立刻从印度调来了一支20000人的军队,很快就轻松占领了喀布尔。但随后农村地区掀起对入侵者的反抗,英军与补给基地的联系被切断了。英军主力重返印度之举导致了一场真正的军事灾难。在从喀布尔撤出的16000人中(其中有4000名英国人,其余是印度人),唯一幸存者是军医威廉·布莱登。

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英阿战争也是由类似原因引发。尽管伯罗斯将军领导的军队于1880年7月27日在坎大哈附近的战役中被击败,但后果对英国来说不像第一次英阿战争那么惨烈。

尽管战争失利,但英国还是设法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亲英国的政府。

1919年的第三次英阿战争的导火索是阿曼努拉汗成为阿富汗的埃米尔,宣布清除对英国的政治依赖。英国习惯性地从印度派遣军队。随后,一切都像副本重演:政府军逃跑,喀布尔被占领,边境部族起义,英国人回家。他们的军队在本世纪返回阿富汗,但这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在英国之后,苏联向兄弟般的阿富汗人民提供了“国际主义援助”。

美国做了很多事情让苏联深陷阿富汗动弹不得,但自己也落入了阿富汗的陷阱。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的组织者本·拉丹在塔利班政府避难。美国派军队抓捕他。2011年,本·拉丹被消灭,但战争又持续了10年。

那么,为什么超级大国总是意欲在这个不幸的国家来建立自己的规则呢?

不同玩家利益交汇中心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奥马尔·涅萨尔说:“我看到了几个世纪以来阿富汗吸引大国关注的两个原因。第一,阿富汗是世界棋盘上不同玩家利益交汇的中心之一。在19世纪,俄国和英国的利益在那里发生了冲突,在20世纪则是苏联和美国。苏联公开支持阿富汗的一派政治势力,美国则决定再次制止其扩张。超级大国玩着阿富汗人不清楚的地缘政治游戏,受苦受难的是阿富汗民众。”

“苏联解体后,‘阿富汗棋盘’上的关系开始不是由全球,而是由地区超级大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来厘清。”

“第二个原因是,干涉阿富汗事务向来很容易。例如,阿富汗政府军从来没有展现出什么战力,为外国干涉提供了便利。发动一场‘小型必胜战争’的诱惑太大了。对外国人——欧洲人、俄罗斯人、美国人——来说,阿富汗似乎一直是个容易拿下的猎物。事实并非如此。我不记得是哪位苏联将军说过这样的话:起初,阿富汗向你敞开怀抱,但当你进入时,陷阱就关闭了。简言之,进去容易脱身难。”

“这些大国并没有输给阿富汗人。问题是他们也无法战胜阿富汗人。对于苏联,这种状况持续了将近10年,而对美国则是20年,但最终每个大国都不得不离开阿富汗。”

“为什么一切会是这样?因为当前状态的阿富汗本身很难令人感兴趣。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储备(石油、锂、铜等),但由于政治永远不稳定,没有外国公司愿意去开发它们。任何外国干预都会受到占阿富汗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保守派居民的反对。事实上,阿富汗长期内战的本质是城市和村庄的对抗。‘先进’的城里人坚决认为住在村子里的人是‘落后分子’。而农民——也有充分的理由——将市民视为‘妥协者’和‘不敬神的外国人的仆人’。上个世纪的俄国人遇到的是这种情况,本世纪的美国人遇到的也是这种情况。这种局面看不到尽头。”

相关推荐
西媒文章体育成强国软实力重要参数

体育可以让人不带攻击性地闪耀光彩,让人可以凭借人气风头无限,并得到别人的钦佩和认可。由于这一切,它已成为国际力量的关键要素。

西媒称欧亚大陆政治版图正在重组

美国和北约在中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已经瓦解。但重构最多的是欧亚大陆,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和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亚经济联盟的逐步互联。

数字力量将如何重塑全球秩序

如今,大型科技公司与国家开始等量齐观,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方面可与国家相匹敌。这些公司正日益塑造政府运作的全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