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英媒文章中国走自己的减排之路

来源:英国《每日电讯报》网 责任编辑:陈聪 2021-11-05 11:15:23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11月3日发表题为《我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在环境问题上,它是对的》的文章称,除了一份可能有望挽救一些森林的协议之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的最大成就,是展示了不同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巨大鸿沟。这就像是一半球队在踢足球而另一半球队在打手球的世界杯比赛。西方国家在提高危言耸听的调门以期得到减排承诺,其中英国承诺不惜一切社会和经济代价来减少排放,而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则相当明确地表示,它们不会以更绿色未来的名义使本国人民变得更穷。西方也许存在一场气候“紧急情况”或“危机”;而东方则只是存在一个问题而已。 

对西方环保人士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个充斥着洪水、野火和风暴的可怕未来(这有点脱离了真正的气候科学)。但在中国这样一个近几十年来依靠基于廉价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国家,情况看起来却并非如此。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导致人们死亡的不是气候变化,而是贫困。中国政府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破坏它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使命。因此,中国的最新五年规划为自己设定的碳减排目标不是以绝对值,而是以单位GDP来计算的。 

如何避免人们死于自然灾难?我并不是中国的粉丝,但很抱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对的,而英国是错的:中国对于夏季洪水的对策不是试图改变气候,而是承诺修建更好的河流防汛设施,更好地管理河流流量,设计更有韧性的城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经济增长和廉价能源。如果你的国家直到最近才摆脱贫困,你就会明白这一点。在一个去工业化的英国,明白这一点似乎要难得多,因为我们往往将自己的高生活水平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多年来一直得到中国大量投资的非洲发展中国家如何看待这一切?它们面临一个选择:是指望中国提供更多有望使它们迅速脱贫的投资,还是指望西方向它们提供用于支付“绿色”增长的援助,其中一些援助项目更多地是为了抵消私人飞机所有者产生的排放,而不是为了改善穷人的生活。 

我不想听命于中国,但不难看出发展中国家会朝哪个方向倾斜。在中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超级大国的道路上,COP26标志着又一个节点。 

相关推荐
哈萨克斯坦积极推动减排工作

据哈通社消息,哈萨克斯坦生态和自然资源部21日称,哈萨克斯坦积极引入综合环境许可证制度,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安装环境排放自动监测系统。

老中减贫合作成果显著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人民报》总编辑万赛·达温雅一直密切关注老中减贫合作。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共享“绿色丝路”

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内在发展条件来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如何破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等任务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