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述了中国如何通过减少农业部门的甲烷排放来推动减排。
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生物燃料在各国推进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欧洲绿色协议”(EGD)是一项庞大的监管和投资计划,旨在到2050年让欧洲大陆实现净零排放。
中国和英国都有着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并采取了可靠行动。这种一致性为中英加强气候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文章通过将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纳入联合减排的动态多模型分析,评估了到2060年中国造林的成本最优路径。
据哈通社消息,哈萨克斯坦生态和自然资源部21日称,哈萨克斯坦积极引入综合环境许可证制度,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安装环境排放自动监测系统。
可持续制冷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同时保护环境,推进社会经济和健康目标。
中国已经批准《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潜力推动新兴能源技术发展。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飞速发展,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避免气候灾难的最大希望。
中美两国寻求共同立场的全球政策领域确实存在。减少油气开采过程中甲烷排放仍然是两国相互尊重的特殊领域。
根据REN21的分析,中国实际上是“电力在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稳步增长的唯一国家”,在2011年至2021年期间,该国所有行业的电力消耗占比从20%增长到30%。
美国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工业政策,支持示范和推广使工业产品脱碳的新途径。如果这一努力要对全球排放轨迹产生长期国际影响,就需要建立新交易机制。
针对食物生产和消费的气候行动能帮助美国和中国实现净零目标。令人振奋的是,两国已各自开始进行食物生产脱碳。
中美两国可以大大扩大和提升农业食品部门气候行动。本文概述了一些可能前进道路,特别是在农业的三个领域:土壤固存、控制水稻温室气体排放和减少食物浪费甲烷。
中国有可能比预期或政府既定目标更快实现“双碳”目标。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2022年的一份报告,尽管欧洲的石油巨头企业做出“虚假的承诺”,声称要通过去碳化来减少排放,并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但它们仍继续大规模投资于化石燃料开采活动。
中国将带着履行其气候承诺的雄心出席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但无意屈服于它认为的外部压力,比如一些要求北京提前实现目标的声音。
一份新报告称,清洁发电量的猛增将令中国明年的碳排放减少,并可能使这个国家走上排放持续下降的道路。
中国要想充分利用农业食品系统减排潜力,决策者需要制定一项全面碳中和战略。这样的策略将使中国能够促进从农场到餐桌再到垃圾处理减排行动。
既要满足粮食安全要求又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协调生产更多大米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两个明显对立的目标?
显示 24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