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中科院: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6-07 09:35:51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张泉)悟空、墨子、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提升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中国天眼”“人造太阳”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利器……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6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十年来,中科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侯建国说,中科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牵头负责空间应用系统,研制了数百台套有效载荷;在探月工程中,为“嫦娥”开展科学探测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中,承担了12颗卫星的研制任务。

与此同时,中科院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出了铁基高温超导、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之首。

近十年,中科院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例如,“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等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

“过去十年,中科院还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要素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侯建国说。

下一步,中科院将进一步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努力取得更多重大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在智慧农业的精准赋能下,万亩棉田实现“荒漠变绿田”的奇迹;通过创新制造深度转化,棉花拓宽应用,延伸产业链;依托丝路物流高效链接,新疆棉花沿着共建“一带一路”销往全球——近日,记者跟随“沿着高速看新疆”采访团,领略了科技支撑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联合实验室作为中国对外科技合作创新的重要平台,旨在通过中外科学家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特稿丨中国科技进步的世界注脚——从自然指数看中国“十四五”科研成就

在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为世界科研的重要引擎。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仍在迅速扩大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