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七月,烈日灼灼,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安徽泗县黄圩镇刘宅村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翠色欲滴、饱满诱人,陈前柱夫妻俩正带着工人在自家的大棚里侍弄着葡萄。采摘、挑选、打包、装箱……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温暖的大棚里飘散着甜蜜的味道。
看着眼前忙碌的热火景象,难以想象就在几天前,陈前柱夫妻俩还是一脸的愁容。今年6月底以来,席卷全县的疫情阻断了葡萄的销路,看着日渐成熟的果子,夫妻俩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驻守在黄圩镇刘宅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占生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村里部分种植大棚蔬菜、水果的农户出现了销售难题,于是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排查后集中统计上报到镇里。黄圩镇党委政府立即联系县城各大保供超市、保供农产品销售点,同时与外地客商联系销售问题,并为出入车辆办理通行证,在疫情特殊时期采取闭环式管理全力保证车辆通行安全、司机人身安全,最大程度确保农产品销路畅通。
“我们的大棚里种植的是当下热销的‘阳光玫瑰’,和普通葡萄品种相比较,它的口感香甜、品相美观,所以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通过镇村的帮扶,葡萄的销路瞬间打开了,站在果实累累的葡萄架下,陈前柱一脸的欣喜。
据了解,陈前柱夫妇之前做过手工活来料加工,种植过绿化苗木、冬桃、金银花、菊花、辣椒等,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和产业带头人。前几年,看到“阳光玫瑰”风靡市场,夫妻俩瞅准时机,承包了村里的十亩大棚,试种了第一批优良品种阳光玫瑰葡萄。
葡萄种植是门技术活,既要保证甜度达到要求,又要求葡萄卖相好,创业之初的陈前柱也走过不少弯路。为此,夫妻俩多次到山东、江苏以及省城合肥等地考察学习,在葡萄的管理和品相上下足了功夫。同时,结交葡萄界的专家和同行,不断积累经验,交流销售渠道,从而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
为做大做强葡萄产业,提升葡萄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在镇村的帮助下,陈前柱注册成立了绿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了300余亩土地,专门与制种公司开展“订单式”合作。同时,园区大量的用工需求,每年可以为当地解决100多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今年年初,陈前柱夫妇又承包了村小学附近的大棚,继续扩大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疫情终将过去,困难只是暂时的。下一步,合作社将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提升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并通过发展乡村游、采摘游等方式走出一条绿色水果产业致富路,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谈及未来的发展思路,陈前柱的心里已经规划好了“蓝图”。(姚森 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