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外媒: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多种威胁

来源:合众社 责任编辑:翟淑睿 2022-08-24 09:11:02

据合众社近日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地球上所有物种面临的灭绝威胁可能比此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此前一项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自1500年以来,全球约有30%的物种受到灭绝威胁或濒临灭绝。

根据本周发表在《生态学与环境前沿》上的这项研究显示,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庞大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专家群体进行了民调,“这些专家研究淡水、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主要分类群和栖息地”。

来自113个国家的3331名生物多样性专家被要求估计过去和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并且对导致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或灭绝的因素进行排名。

报道说,这些专家都发表了自己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报告,他们还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进行了排名,并估计了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以明尼苏达大学副教授福里斯特·伊斯贝尔为主导的研究人员将此次民调结果与其他信息来源进行了比较,并指出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决策者往往依靠专家的判断来填补知识空缺”。

这份研究报告说:“专家的判断为核电安全、火山爆发、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领域的关键未知因素提供了估计和预测。最准确的估计和预测来自庞大而多样的专家群体,部分原因是在一个人的专业领域之外,专业能力会急剧下降。”

联合国此前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发现,自1500年以来,地球上约12.5%的物种(约100万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灭绝威胁或濒临灭绝。该报告由来自50个国家的145名专家编写。

伊斯贝尔在接受《明星论坛报》的记者采访时说,这项民调提供的估计可能不同于此前的估计,因为该报告将昆虫等研究较少的物种也考虑在内。

伊斯贝尔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专家们也承认,他们的估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许只有16%或者多达50%的物种在此期间受到灭绝威胁或濒临灭绝。”

这份报告的作者之一、东京大学的森藤晃(音)说,这项研究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大批区域专家。

这项研究还得出了与以往研究相一致的一系列结论,包括确定人类土地使用的变化和过度开发是造成陆地物种全球丧失的主要因素,而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是造成海洋生物丧失的因素。

报道称,对于其他常见的研究物种(如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人类如何利用陆地和海洋的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和污染是导致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等研究较少的物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相关推荐
以绿色理念守护地球家园——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助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项目建设时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成效显著。

中老加强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最为珍贵的资源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调节气候以及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老挝籍博士留学生吉迪沙·普达旺看来,“山水相连、命运与共”正是老中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写照。

世界自然基金会周非:构建更具韧性融资伙伴关系是推进非洲基础设施开发迫切需求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表示,如何促进项目与资金的有效衔接、构建更具韧性的融资伙伴关系,已成为推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开发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