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制度创新引领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2-08-26 16:59:26

2021年5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苏州自贸片区2021年制度创新重点方向和工作安排,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免证园区”方案、“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政策红包”等创新举措,为片区发展再攀新高蓄势赋能。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其中苏州片区实施范围60.15平方公里,占江苏自贸试验区一半以上。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介绍,片区设立近两年来,锚定建设一流自由贸易试验区目标,勇担“探路、引领、突围”责任,把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展的高质量。截至目前,已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首创及领先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苏州自贸片区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的起始之年。“苏州自贸片区要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多出经验、多出成果。”孙扬澄说。根据工作安排,2021年苏州自贸片区将重点布局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推进对标最高标准的制度创新,营造服务“双循环”的投资贸易环境,构建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深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为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水平,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系统性提升,打造综合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开发区和自贸片区,园区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1”(简称“营商环境4.0版”),包括5个部分共187条具体举措,其中近七成举措全国领先。据介绍,在具体内容方面,“营商环境4.0版”立足企业需求,主要围绕企业“办事”全场景、“经营”全周期、“增长”全要素,实施数字政务改革、制度规则对标、创新要素聚集“三个深化”,为营商环境提升交出一份更“全”答卷。

会上,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江帆介绍“免证园区”专项工作,聚焦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和企业群众获得感,园区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积极探索由“减证便民”向“免证利民”升级,推动实现“凡是本级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据悉,首批事项实现全覆盖后,预计免提交、减材料达1400余件。

开放是苏州和园区的鲜明底色,当前,园区已集聚5000余家外资企业。2021年,苏州工业园区正式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苏州自贸片区成为“一核两带”中唯一的自贸试验区。苏州工业园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局长祝欢表示,为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制度平台叠加优势,紧密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大商务”功能,将园区打造成为虹桥北向拓展带中开放创新特色最显著的增长极,园区推出“新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政策红包”,包括跨境电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两项政策”和Su-Pay跨境支付工具,以政策组合拳助力打造国际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相关推荐
海南自贸港“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常态化 政企共建一流营商环境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任端平表示,营商环境建设厅将持续落实省委、省政府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要求,将营商环境作为决定海南自贸港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持续降低综合营商成本,提高营商收益,让企业在海南投资前景可期。

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6月19日说,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一年多来,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供了“自贸方案”。

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 助力更高水平开放

受访专家指出,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相关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有助于我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