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2-11-07 15:19:41

从11月5日召开的首届全国智慧灌溉论坛暨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会议上获悉,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4亿亩发展到2021年的10.37亿亩,在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约50%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当前我国耕地灌溉率高达5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8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灌溉科技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会上,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洪伟介绍,到今年年底,全国将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面积也超过4亿亩,农田灌溉方式进一步向集约节约转变。我国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已经由1997年的492立方下降到2021年的355立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568。实践证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要从“工程、农艺、品种”三方面全方位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激发高效节水灌溉创新发展的动力。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水战略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并发布首个《智慧灌溉热点前沿报告(202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所长周国民表示,智慧灌溉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灌溉工程,以数据知识为基础、模型算法为核心、装备产品和系统平台为载体,通过灌溉全过程全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节水、高效、高产、优质协同。智慧灌溉将向“信息感知数字化、变量作业精准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应用服务场景化”发展,不断构建农业水效全国一张网,实现灌溉全过程智慧化管理,有力推动智慧灌溉科技的政产学研用融合,科技支撑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和国家灌溉农业绿色发展联盟承办。

相关推荐
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在肯尼亚举行

2025中非农业科技与产业合作论坛6月24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中非双方政府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的200余名代表参会。

“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中亚农民陕西“留学”记

6月11日,2025年首期中国—中亚五国职业农民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洋学生”们,在秦东大地开启了一段特殊的“留学”之旅。

世界粮食计划署感谢中方援助马达加斯加南部灾民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粮署)6月4日发表公报,感谢中国为马达加斯加南部遭受热带气旋等气候灾害影响的5万多民众提供必要粮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