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热议经济全球化新动向:减速转型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8-22 10:08:00

新华社信息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王希、王宇) 全球贸易增速低位徘徊,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英国公投决定“脱欧”……近期经济全球化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推动全球化“去”与“留”力量并存。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前举办的第一期“世界经济季度谈”活动上,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展开了研讨。

“经济全球化呈现减速转型新趋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认为,由于上一轮科技革命推动的国际产业分工深化已接近尾声等原因,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出现了减速。

统计显示,全球贸易增速已经连续四年低于3%,跨境直接投资至今尚未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范围内技术扩散效应减慢,给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不过,裴长洪分析说,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不断开拓网络经济的新空间,改变了经济全球化的微观组织结构,加上受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因素影响,全球化展现出了新趋势、新特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全球化仍在发展,但改变了形式和内涵。例如,“服务贸易协定”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一系列巨型的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可能成为新时期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看来,经济全球化正遭遇很大挑战。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世界各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均不同程度下降,供给侧的科技创新缺乏类似内燃机、蒸汽机那样的突破性进展,而刺激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政策走入困境。因此这不仅是周期性问题,也是个结构性问题。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上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缺乏普惠性、共享性,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因此,全球化的“下半场”应走向包容发展,这对当前世界治理理念、规则体系和制度框架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构建新的全球化框架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是全球经济稳定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赵晋平分析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包容性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一系列公共产品,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关推荐
中国成为全球贸易“稳定之锚”

在全球贸易面临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带来巨大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这些来自中国的好消息给世界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联动开放,激发经济全球化新活力——“中国发展实践的文明启示”系列述评之三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加剧等挑战,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理念,致力于让各国发展“联”起来,让世界经济之水“活”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开拓战略纵深,为遭遇逆风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国际观察丨聚合力、谋共赢——“全球南方”成为经济全球化中坚力量

在全球南方合作中,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引领全球南方团结自强,在美西方推行保护主义、大搞“脱钩断链”的背景下,为全球化建立新链接、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