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金寨梅山镇:拓宽毛竹销售渠道 点亮乡村振兴梦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3-04-13 15:40:57

“感谢党、感谢政府,像我这个年龄了,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在过去想都不敢想。”4月7日上午,57岁的安徽金寨县梅山镇南水村村民张善生在村办毛竹厂一边熟练的打捆毛竹半成品竹签,一边介绍道,“现在我在村里企业上班,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春日的大别山区,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六安市金寨县烟草专卖局(公司)乡村振兴联系村——位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梅山镇南水村,南水村位于梅山水库上游,平均海拔500米,境内北有九王寨、南有玉指山等山峰,村民2100余人,茶园3000亩,毛竹8000亩。曾经的南水村由于山高路陡、耕地较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如今的南水村在金寨县烟草专卖局的持续帮扶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9月份,我们村总投资630万元的毛竹制品加工厂顺利投产,主要生产医用棉棒、一次性筷子等,解决了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六安市金寨县烟草专卖局共产党员、南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副队长陈浩说,“村办毛竹制品加工厂,预计年销售额20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15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南水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围绕毛竹、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强化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以党建带动农副产业。”南水村支部书记梁远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的农副产品质是公认的,下一步,我们着力在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创建产业品牌上下功夫,带动村内群众增收致富。”

“去年5月份,我们在村里成立了安徽南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生产+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带动村民在自家门口实现产业发展、产品增值、产销增收。”金寨县人大代表、驻村工作队长马军介绍道,“通过发展农产业,把南水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名优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包装、溯源等措施,送进千家万户百姓的餐桌。”

发展农副特色产业,即解决了群众售卖难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南水村立足现有毛竹资源,扩大种植面积,改造低产林地,发展毛竹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切实发挥主要农特产品带动群众增收的作用。2022年,南水村在发展毛竹特色产业的同时,还积极争取政府投资110万元改造闲置校舍兴办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厂。引进一家集科研、种养、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坚持产品溯源,引导种养经营,畅行产销渠道,链接产销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加工厂10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销售额150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11万元,2022年,南水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4万元,同比上年增长50%以上。

春日暖阳下,南水村8000亩竹林随风摇曳,漫山遍野盛开的野花分外美丽,站在山顶远眺,3000亩油茶基地里一垄垄茶道整齐划一,一梯梯油茶树抽芽吐绿,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发展好村里的特色农副产业,尽快让群众富起来,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陈浩信心满满地说,“2023年,我们将以毛竹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新起点,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热情,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类型,促进乡村振兴阔步前进。”(王明礼)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