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4地新获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授牌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3-05-23 16:10:20

新华丝路罗马5月23日电(记者贺飞)联合国粮农组织22日在该机构位于罗马的总部举行2023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授证仪式,向新增认定24个遗产地的代表颁授证书。

自2018年举办的上一届授牌仪式以来,粮农组织新认定了24个遗产地,分别来自巴西、中国、厄瓜多尔、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摩洛哥、西班牙、泰国和突尼斯12个国家。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授证仪式上致辞时指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堪称“生物多样性宝库”,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天予以强调,有助于推动各方“增进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表彰当地社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出的贡献。”

他还表示,对遗产地开展持续监测、适应性管理及创新开发至关重要,有助于推动遗产地不断发挥作用,克服气候危机等当前和未来挑战。

获得证书的遗产地中有4个来自中国,分别为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

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广德福说,中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6%的水资源,供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这得益于中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运用各种要素及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力,也与坚持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理念密切相关。

他表示,中方愿与各国一道努力,共同提升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支持粮农组织充分发挥好在这一领域的引领作用,不断扩大农业文化遗产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粮农组织正于22、23日举办系列活动和沉浸式体验展,宣传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计划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民生计、加强人与环境之间纽带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2002年,粮农组织发起实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相关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的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管理的基础。截至目前,获得该机构认定的遗产地总数达74个。

相关推荐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一批农机装备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农机装备分发仪式4月28日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巴基斯坦全国粮食保障和研究部部长拉纳·坦维尔·侯赛因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巴基斯坦“新农人”求学陕西杨凌 共绘中巴农业合作新图景

4月21日,巴基斯坦农业“千人计划”在华培训项目在陕西杨凌开课。培训期间,来自巴基斯坦的“新农人”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系统学习种子生产与加工、牲畜疾病监测与防治等领域的知识。

陕西定边县: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2024年定边县粮食播种面积252.24万亩,总产量41万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7.09亿元,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