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企业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王晶晶 2023-09-22 11:24:47

9月21日,2023“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在论坛实践探索环节发言时表示,伊利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既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

构建有韧性和稳定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世界经济运行脉络、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重要保障。在论坛实践探索环节,嘉宾们围绕“加强经贸合作,构建高效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展开了热烈讨论。

张轶鹏在分享“伊利经验”时表示,近年来,伊利集团通过编织“三个网络”,使全球合作覆盖了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39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张轶鹏表示,这“三个网络”分别是以生产基地和奶源建设为主的资源网络、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主的智慧网络和以营销服务和渠道建设为主的市场网络。

张轶鹏说,以资源网络为例,2014年伊利集团投资30亿人民币在新西兰建设了伊利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于2019年成功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又在2022年与新西兰一家黄油制造企业合作,以此实现外延式增长,企业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大洋洲取得丰硕成果。

“企业要‘走出去’,也要‘走进去’。”张轶鹏提到,关于如何输出企业价值和文化,伊利集团秉持“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发展厚度优于发展速度”的理念。2015年,在新西兰奶源价格受到重创之时,伊利集团在与当地牧场合作中提供了有竞争力的价格,帮助当地牧场渡过难关。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伊利集团投入大量的资金、扩大企业规模,为后续顺利合作打下良好基础,被合作牧场称为“守信誉、讲情义的企业”。

“在共商、共建的同时,也要共享。”张轶鹏说,伊利集团在新西兰积极参与当地社会公益事业,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当地民众是企业实现“共享”的应有之义。

本次论坛由农业农村部和新华通讯社共同指导,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农业银行主办。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承办。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智利、卢旺达、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和非盟的政府官员、智库学者、跨国企业及媒体代表等参加了上述活动。(王思阳)

相关推荐
在校园中培养,在项目中历练,在企业中成长——高素质工程师如何锻造

“在工程师培养体系中,学院承担产教融合机制构建者、人才培养枢纽创新者、学位评价改革先行者三种角色。”哈工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哈工大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负责人宗影影说,未来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制化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

世界需要澜湄合作模式

10年来,澜湄合作机制已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理解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尽管国际局势多变,但澜湄合作为成员国在经济、农业、能源、水资源管理合作等领域提供了务实合作机会,缩小了发展差距,创造了平等机遇。

巴基斯坦总理:期待中国技术助力巴农业发展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8月22日说,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希望中国先进技术能够助力巴农业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