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1日举行的2023“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代表围绕“增进民心相通,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农业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在9月21日举行的2023“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发展论坛实践探索环节,与会中外嘉宾从各自领域出发分享了农业合作、人才培养、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看法和经验,并对未来加强沟通交流进行展望。
“国际合作中互利共赢的体现”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合作,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开展的一系列农业合作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据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徐秀丽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开展的“小技术 大丰收”项目,为当地一千余家农户、一万多亩土地增产一倍以上。该项目曾多次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集。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开展了“小豆子 大营养”项目,增强土壤肥力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当地饮食的营养结构。“这不仅是中国经验和非洲经验的结合,更是南南合作中互利共赢的体现。”徐秀丽表示,这些项目不仅让坦桑尼亚实现粮食增产,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中国农业大学也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参与项目的师生拓宽了国际视野。
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化程度较高,围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供应链管理、国际商务等开放型经济学科进行系统化培养是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目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校留学生超2000人,他们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涵盖了所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推进民心相通的生动缩影”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承载着中国和老挝两国人民的梦想。
中国一带一路网内容总监史春姣在分享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铁路建设进程中,铁路沿线的村民常常跑去看铁路施工。有村民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们盼望着早点通车,这样就可以“把水果、橡胶用火车运出去,卖到中国和更多的国家”。
如今老挝人民的期盼成为了现实——一列列满载榴莲、山竹、香蕉、木薯粉等农产品的中老国际货运列车通过云南磨憨铁路口岸入境,发往昆明、成都、广州等中国各大城市。今年以来,中老铁路运输跨境货物300多万吨,同比增长172.2%。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设施联通、推进民心相通的生动缩影。”史春姣表示,从中老铁路放眼全球,能够清晰地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各国带来经济发展活力,更让当地民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希望了解中国农业发展经验”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涉及地域范围广,农业资源丰富,为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往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白俄罗斯广播电台编辑雅罗斯拉夫·丹尼连科表示,白俄罗斯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白中两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已经开展了多年的交流,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自白俄罗斯进口各类农产品总额达到6.49亿美元,同比增长51.59%。“今天的论坛上,有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多国企业均对开展合作表达了积极意向,这将对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国际农业合作、农产品贸易往来提供助力。”雅罗斯拉夫·丹尼连科说。
亚美尼亚新闻通讯社记者帕鲁伊尔·西尼亚夫斯基表示,亚美尼亚有不少大型的农业企业,但还有一些农户家庭尚未摆脱贫困。因此,此次论坛上探讨的农业合作、农业发展等话题都十分重要。他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的经验,并邀请中国朋友到亚美尼亚走走看看,帮助亚美尼亚的农户和农村更好地发展。(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