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通讯丨“希望帮助科特迪瓦早日实现水稻自给自足”——记中国援科专家助力当地水稻业发展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韩晓宁 2024-06-03 18:06:33

新华社阿比让6月3日电 通讯丨“希望帮助科特迪瓦早日实现水稻自给自足”——记中国援科专家助力当地水稻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张健

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一片片新栽种的稻苗迎风舒展,种植户们三五成群地簇拥在几台崭新的农机周围,欣喜地交流着使用方法。

43c6e1acb2e6497987f9eb2194980819.PNG

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中国援科特迪瓦农业技术合作组组长郭长友指导科特迪瓦水稻发展署署长雅各巴·登贝莱操作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5月31日,中科农业设备和稻种交接仪式在格格杜垦区举行。中国援科特迪瓦农业技术合作组组长郭长友告诉新华社记者:“我们这次为科特迪瓦的水稻种植户带来了联合收割机、水稻精选机、小型碾米机、东方红拖拉机等先进农业设备,还有10吨稻种,希望助力科特迪瓦水稻行业发展,帮助科特迪瓦早日实现水稻自给自足。”

格格杜垦区水稻农业协会主席阿兰表示,这批农机设备和稻种能够显著提高垦区种植户的生产效率,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机装备给当地带来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一定会照顾好这份珍贵的礼物。”

阳光、温度、雨水是水稻种植的必要条件,科特迪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缺乏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设备,当地水稻亩产量一直不高。1997年,格格杜垦区迎来第一批中国农业技术合作组,他们指导和帮助当地种植户管理水稻,修缮和维护水利设施,培训水稻行业人才。

经过近30年、11期中国援非农业专家的不懈努力,垦区水稻品种不断优化,品质越来越高,种植户收成也越来越好。如今的格格杜垦区不仅是中科两国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更是科特迪瓦全国闻名的水稻种植基地。

据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张兢介绍,目前已培育出4个获得科特迪瓦官方认证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它们在产量、品质和口感上都较当地传统品种有着很大提升,其中品种C26每公顷产量可以达到7吨左右,已经在科特迪瓦全国广泛推广。新品种C10的认证也接近尾声,这一优质品种将在科特迪瓦大面积推广,让整个国家水稻行业受益。

科特迪瓦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稻发展署署长雅各巴·登贝莱表示,科特迪瓦计划在2025年实现水稻自给自足,将精米产量提升到260万吨以上,而这一目标涉及水资源管理、种子供应、加工厂建设、稻米分配体系和农业机械化等多方面因素。

“除(科特迪瓦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之外,科特迪瓦还计划在2024年年底前,在全国建成7个种子生产中心。”登贝莱说。

中国驻科特迪瓦使馆经济商务处参赞李成尧表示,中国和科特迪瓦在农业领域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中方愿支持科特迪瓦实现水稻自给自足,提高稻米产品加工能力。

4033556f670c444d812187bfd85aba95.PNG

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农业技术合作组专家张兢在稻田指导当地种植户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8bc46e7f830d4c3082ef9530c81a2467.PNG

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的水稻新品种试验田,两台农机在稻田里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c2fccb44e63b4586b8026b523432abe3.PNG

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当地种植户在水稻田里操作农机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bbc0daceace6410bafaf9788c0c68ec3.PNG

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当地种植户在水稻田边的道路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f77b9ba3927a4018b640ecbf3f875cb3.PNG

这是5月31日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拍摄的农机设备交付仪式现场的农机。新华社记者 张健 摄

相关推荐
“不再守着金山过穷日子”——柬埔寨芒果山头上的新希望

得益于中方引入的标准、经验和先进生产线,这两年,柬埔寨建起本土芒果干厂,芒果品牌也越发响亮。2024年,柬埔寨鲜芒果出口额超过1.4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中国是最主要的进口国之一。

第三届“科特迪瓦制造”博览会在阿比让开幕

第三届“科特迪瓦制造”博览会(FOMCI 2025)2日在阿比让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科特迪瓦政府借此平台重申推动本土产业升级的坚定承诺。

科特迪瓦政府宣布将可可田间收购价提高至每公斤2200西非法郎

科特迪瓦国务部长兼农业部长阿朱马尼2日宣布,自即日起全国正式启动中期收获季,可可田间收购价格上调至每公斤2200西非法郎(3.6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