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深挖优势探索制度创新路径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唐云 2024-12-19 14:56:41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处处活跃着制度创新催生的“势能”。

得益于中老铁路进境水果通关“零延时”制度,昆明海关探索“即到即查、即检即放”模式,榴莲、山竹、百香果等东南亚热带水果通过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3天即可到达中国昆明,确保入境水果通关“零延迟”。

通过集成创新鲜切花出口模式,昆明海关推行“零障碍”“零关税”“零延误”等“三零”改革措施,鲜花冷链运输更高效、更快速通关查验、更低物流成本。2023年,经磨憨公路口岸出口的云南鲜切花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39.3%,成为全国出口鲜切花最多的边境陆路口岸。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与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优势互补、携手合作,成立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鸿运港“站外站”,提升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能力和物流效率。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推动与大连片区共建“日韩—东盟RCEP水果贸易走廊”,助推云品滇贸精准高效进入东北亚市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以来,昆明市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了加快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

在促进通关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提升跨境服务贸易方面,昆明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性创新成果。截至2024年8月底,国务院总体方案赋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100%,片区累计形成22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项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14项具有全国首创性,55项在省级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深挖沿边、跨境优势,重点围绕“四区”联动、中老铁路、绿色能源、服务贸易、产业转移等方面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四区”联动、同城化发展模式,夯实完善昆明和磨憨两地“四区”在空间规划、产业招商、政策服务上的“软联通”。同时,东西协作共建沪滇昆明、磨憨等“飞地”产业园区,开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产业转移新格局。

2019年至2024年8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注册企业增长2.2倍、外资企业增长1.8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倍。“通过创新对外贸易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昆明片区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张雁群)

(原标题:创新引领赋能开放)

相关推荐
共架媒体桥梁 共促民心相通

“一直以来,媒体在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柬埔寨新闻部国务秘书青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文明的对话者和民心的连接者。

拉紧民心纽带 唱响“南方”声音——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4年1月31日成立以来,作为首个由地方媒体发起、联动周边国家和区域内外相关国家广泛参与的媒体合作联盟,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家海外媒体、50多家国内地方媒体和10余家央媒战略合作伙伴的网络体系。

特稿丨从圣保罗到昆明,全球南方之声越发响亮

在“聚南方力量 应世界变局”主题下,来自110个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的260余家机构约500名代表将围绕和平共识、发展动能、合作新途、文明对话四个方面议题展开广泛交流,推动全球南方之声激荡回响、更加清晰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