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深挖优势探索制度创新路径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唐云 2024-12-19 14:56:41

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处处活跃着制度创新催生的“势能”。

得益于中老铁路进境水果通关“零延时”制度,昆明海关探索“即到即查、即检即放”模式,榴莲、山竹、百香果等东南亚热带水果通过中老铁路水果冷链专列,3天即可到达中国昆明,确保入境水果通关“零延迟”。

通过集成创新鲜切花出口模式,昆明海关推行“零障碍”“零关税”“零延误”等“三零”改革措施,鲜花冷链运输更高效、更快速通关查验、更低物流成本。2023年,经磨憨公路口岸出口的云南鲜切花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39.3%,成为全国出口鲜切花最多的边境陆路口岸。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与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优势互补、携手合作,成立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鸿运港“站外站”,提升了中老铁路跨境货运能力和物流效率。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推动与大连片区共建“日韩—东盟RCEP水果贸易走廊”,助推云品滇贸精准高效进入东北亚市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以来,昆明市秉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自贸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发挥了加快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取得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的阶段性成果。

在促进通关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开放创新、提升跨境服务贸易方面,昆明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集成性创新成果。截至2024年8月底,国务院总体方案赋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达100%,片区累计形成22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项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14项具有全国首创性,55项在省级复制推广。

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深挖沿边、跨境优势,重点围绕“四区”联动、中老铁路、绿色能源、服务贸易、产业转移等方面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在全国首创自贸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合作区“四区”联动、同城化发展模式,夯实完善昆明和磨憨两地“四区”在空间规划、产业招商、政策服务上的“软联通”。同时,东西协作共建沪滇昆明、磨憨等“飞地”产业园区,开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产业转移新格局。

2019年至2024年8月,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新注册企业增长2.2倍、外资企业增长1.8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倍,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7倍。“通过创新对外贸易制度、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昆明片区的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有力助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张雁群)

(原标题:创新引领赋能开放)

相关推荐
中国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开放服务外资外贸

2015年4月起,在拥有“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发展定位的天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落户并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缅甸媒体代表团开启“诗意中国西部行”

为增进缅甸媒体对中国西部地区的了解,促进中缅民心相通,4月23日,来自缅甸5家媒体机构的代表在昆明市开启“诗意中国西部行”2025年上半年缅甸媒体来华参访活动。

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观察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建设十年来,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40余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