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泗县:沪上“青绿”扎根乡野,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泗县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5-09 16:30:37

立夏过后,风阑雨长。在安徽宿州市泗县大杨镇马宅村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里,一排排鲜嫩的上海青在恒温环境中茁壮生长。2023年,依托招商引资成果,安徽宿州市三盛绿色种植合作社正式落地,通过大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与长三角市场深度对接,马宅村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新路径。

招商引资破局 注入产业新动能

过去,马宅村受限于传统种植模式,农业效益低、发展动力不足。2023年,泗县大杨镇政府立足资源禀赋,瞄准长三角地区蔬菜供应缺口,成功引进宿州市三盛绿色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投资建设高标准智能连栋大棚,配备温控、滴灌、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化设施,实现上海青全年不间断生产,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当初选择马宅村,正是看中这里土壤条件。”三盛绿色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政府提供的土地流转等扶持政策,更让我们坚定了扎根发展的信心。”项目落地后,合作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吸纳几十户村民参与种植,带动人均年增收超数万元。马宅村党总支书记缪德格感慨:“从签约到首批蔬菜上市仅用5个月,冷链物流车开进田头那天,乡亲们终于相信,泥土地里真能长出‘金疙瘩’!”

科技赋能品质 上海青成“绿名片”

在智能大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实时显示在控制屏上,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按钮,就能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三盛合作社联合专家团队,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建立从种子选育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大棚种植不仅能缩短生长周期,还能有效抵御极端天气。”技术员李师傅指着监测设备说,“我们种植的上海青农药残留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深受长三角市场青睐。”目前,马宅村的上海青年产量已突破500吨,凭借绿色、新鲜的品质,成功进驻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大型商超。

长三角“菜篮子” 产销对接拓市场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马宅村积极打通产销通道。三盛合作社与上海、杭州等多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冷链物流实现“当日采摘、次日上市”。“现在,每天都有几辆冷链车满载上海青等各类蔬菜,发往长三角地区,高峰期蔬菜日销量超过20吨!”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兴奋地说。

党建引领共富,乡村振兴谱新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马宅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助农服务队,帮助解决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难题。村集体通过入股合作社、收取大棚管理费等方式,年增收数十万元,用于完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前在家务农收入低,现在既能在大棚务工,还能拿到土地租金,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卢大姐笑着说。如今的马宅村,大棚鳞次栉比,道路宽敞整洁,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马宅村党总支书记缪德格表示,未来,马宅村将继续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扩大种植规模,延伸深加工链条,让“小青菜”成为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钱子豪)

相关推荐
安徽泗县医疗保障局:“三化”赋能助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安徽宿州市泗县医疗保障局全面推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切实打通医保惠民"最后一公里",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安徽泗县刘圩镇妇联:赋能乡村振兴 共启电商新篇

近日,泗县刘圩镇妇联精心组织各村妇联主席、妇女工作者到刘圩镇秦场村电商直播间参加电商直播公益培训活动,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安徽泗县草庙镇:驻村工作队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赴泗县草庙镇魏圩村开展年度第二次集中采购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