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诗意的礼物 千年情谊诉笔尖

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5-06-09 17:52:55

6月骄阳似火,缅甸《北极星》周刊总编辑吴温丁正忙着为庆祝中缅建交75周年筹备一本诗集——《缅中外交75周年:友谊历程的记载》。

翻开书页,一首诗歌映入眼帘:“缅中两国的先辈们,种下胞波友谊的种子,穿越两千余年的岁月长河,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邻居、真朋友。建交已有七十五载……”字里行间,皆是胞波深情。

缅甸7.9级强震发生后,云南国传中心澜湄国传缅语编辑部收到了这位缅甸朋友发来的一幅海报:中缅国旗并肩高悬,下方是两国救援队员合力抬送伤员的画面,配文简洁却饱含力量——地震让大地撼动,但我们的团结不可撼动。这幅海报,连同他“亲如骨肉,中缅同心”的诗句,一同被收录进诗集中。

诗歌如同时光的渡口,记录着心心相印的情谊。

中缅两国的友好交往始于汉代,盛唐长安曾见证缅甸骠国王子率乐工来访,诗人白居易写下《骠国乐》,记录不远万里、献乐通好的盛况。1957年,陈毅副总理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写下《赠缅甸友人》。时至今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等描绘中缅友谊的诗行,仍在中缅各界广为流传。

如今,在中缅边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告小学里,一张张稚嫩的面庞,依然用诗歌传递着这份情谊。

在这所距离缅甸木姐市仅百米的“国门小学”,用中缅双语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宣传栏里印着《赠缅甸友人》。校长杨恩凤介绍,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500人,其中缅籍学生180余人。“分班时,不分民族、不论国籍,同享免费提供教科书、免除杂费等政策。”这些年来,学校已有10名缅籍学生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中国高等学府深造,毕业后在中缅多领域贡献力量。

儿童节前夕,学校中缅两国的学生们正为节日排练诗歌朗诵节目。稚嫩的童声念着动人的词句:“共饮一江水的人们啊……我们是胞波情谊的见证者,我们是正在发芽的双语诗……”(记者 舒文)

(原标题:诗意的礼物 千年情谊诉笔尖)

相关推荐
乒乓连滇马 少年心相近——第3期马尔代夫青少年乒乓球夏令营在昆举办

第3期马尔代夫青少年乒乓球夏令营夏令营从7月22日持续至8月4日,12名马尔代夫运动员与云南队员一起训练。自2023年起,云南省外办、云南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马尔代夫方面连续3年共同举办夏令营,一颗小球,紧紧连接了滇马青少年。

上半年云南进出口总值1273.9亿元

今年上半年,云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273.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428.1亿元,同比下降2.8%;进口845.8亿元,同比增长6.6%。

“Z世代”留学生眼中的“一带一路”丨缅甸留学生艾心:中国元素已成为促进中缅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

谈到缅甸的中国元素,缅甸在华留学生艾心日前在接受中国一带一路网采访时,从贸易和商业、中文学习热潮、音乐和娱乐等3个方面分享了她的观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