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壁垒犹如可见的浪花,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是暗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谷民崇的这句话,形象指出来中国车企全球化征程的双重障碍。
谷民崇是在7月31日于重庆举办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全球化战略与合规挑战”分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谷民崇在论坛上发言
在这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远征中,谷民崇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像暗礁,防不胜防,无处不在——每一条航线上都要去清,一旦不清可能就是致命的事情。”
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正呈现“更全面、更深入、更立体”的升级态势。谷民崇剖析道,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正从产品性能向环保、安全乃至社会责任领域延伸,监管范围也从产品本身扩展到全产业链,更严峻的是壁垒形式立体化,原本零散的“一招一式”限制措施,如今已升级成更为严密和有力的“组合拳”。
他特别强调新兴市场的转变。这些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通过秘书处发布的TBT通报中,发展中国家通报数量明显提升。那些我们曾经“误认为”低门槛市场正在悄然扎起技术“笆篱”,中国汽车制造商一定不可忽视这一现象。
面对挑战,谷民崇提出三重突围路径。夯实质量基础设施是根本:“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构成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要素。”他呼吁企业“用技术穿透技术法规壁垒”,将双刃剑转化为升级动力。抱团出海则是关键策略,“单个车企搜集跟踪海外法规信息并进行车型设计与整改成本较高,应通过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
谷民崇比喻车企出海是参加一场马拉松,他阐释深刻观察:“发枪时冲得最快的人,往往后程就掉速;而控制心律、找准节奏者,才能享受比赛抵达终点。”最后,他以体育精神赠言车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那些有耐力、有智慧、能适应节奏的企业,终将乘风破浪,扬帆远洋。”
当中国汽车的航船驶向深蓝海域,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暗礁终将被转化为质量跃升的跳板。这场考验耐力与智慧的马拉松,正在重塑中国制造的世界坐标。
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设置智库闭门会、主论坛、平行分论坛、品牌分享会、政企对接会及成果展等系列活动,通过全链条覆盖、多维度联动,形成“高端研讨+务实对接+成果展示”的立体格局,打造洞察汽车产业未来的思想高地。(罗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