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好事“花生”——产业帮扶路上的丰收景

来源:滁州市烟草专卖局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08-20 17:07:46

秋风略过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拂晓乡红星村的田野,空气中飘着泥土与果实的清香。张锦世站在自家的田埂上,望着眼前金黄的花生、紫红的葡萄、翠绿的梨园……笑容从眼底漾开:“今年的收成,真是样样都甜!”

从“单打独斗”到“产业联结”

谁能想到,张锦世曾是红星村的贫困户。站在自己近300亩的种植园里,张锦世回想起10年前的光景,感慨道:“那时,我每晚都愁得睡不着觉,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2015年,烟草行业全面转向“造血式”帮扶,滁州市烟草专卖局随即启动“产业帮扶”,张锦世成为首批受益者。从花生种植起步,技术指导、机械补贴、销售渠道一一打通。如今,他的种植园已扩展近300亩,成为涵盖花生、葡萄、梨、红薯、木瓜的现代化种植园地。

滁州市烟草专卖局帮扶工作队不仅提供物力、人力的帮扶,还为他引进新品种的经济作物,请来农业专家指导葡萄架式栽培、梨树修剪、木瓜种植。去年,他的红薯地总产1500公斤,“阳光玫瑰”葡萄亩产1200公斤,梨园单产突破2000公斤,年总产值更达30万元。望着这些数字,张锦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丰收里的“志愿暖阳”

金秋的农场,成了“志愿红”的海洋。

秋阳斜斜铺在花生田上,绿油油的花生叶被风掀起层层波浪。志愿帮扶队的红马甲们聚在田垄旁,和村民并肩摘花生——手起手落间,带着泥土的花生秧被轻轻拔起,颗颗饱满的花生滚落进桶里,溅起细碎的土星。

“张叔,看这金黄的果实,好事正在‘花生’!”帮扶志愿者张雅文攥着刚摘的花生秧,掌心沾着泥土,高兴地说道。

张锦世笑得合不拢嘴:“多亏你们来帮忙,要不哪能收这么快!”张叔拍着装满花生的大筐,眼里闪着光。

这边刚忙完,来到红薯地头,青年志愿者刘磊挥动铁锨,一铲下去,圆滚滚的红薯“咕噜”滚出来。“看看,比去年的个头还大!”刘磊惊喜地说。张锦世蹲下身,掂量着红薯,心里盘算着:“烟草局新推的红薯苗果然不赖,拂晓乡农技站的王明来测过,淀粉含量高着呢!”他暗下决心,明年要扩大红薯种植面积。

梨园地,果园里金黄的梨果缀满枝头,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

张锦世抬头轻触枝头梨果,指尖泛着老茧却温和地说道:“这茬梨熟得透,皮薄水足,咬一口能甜到心里头!”

“张叔,您咋一眼就认出熟透的梨?我总怕摘早了!”

“看这儿!果柄软乎乎的,轻轻一碰就‘服软’;再瞅果皮,泛着金亮的光,像打过蜡似的,准是熟透喽!”

志愿者张雅文学着张锦世的姿势,指尖轻触果柄,果子应声而落,笑声清亮:“原来有这么多门道!叔,您种梨几十年,肯定藏着不少‘秘密’吧?”

“秘密?秘密就是托党的福,托你们的‘扶’,我很快摸出些门道。你这年轻人只要肯学,以后也能当‘土专家’!”

“张叔,这梨比蜜还甜!以后我常来帮您,把果园里的‘秘密’都学透!”

阳光在枝叶间跳成碎金,果香与笑声交织。张锦世粗糙的手掌与志愿者柔软的手掌,因采摘而摩挲枝干,也因对话而传递着传承与温暖——老果农的农耕智慧,与年轻人的热忱志愿,在这片果园里,绘就了最鲜活的互助图景。

产业帮扶的“链式效应”奏响"丰收交响曲"

在滁州市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下,张锦世成立了“农家生态采摘园”。接待完前来采摘的游客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迎来了前来咨询的村民们。

“老张,你这农家生态采摘园咋运营的?”前来取经的村民刘道恩问道。“简单!”张锦世掰着手指算,心里却清楚,如果没有滁州市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采摘园根本办不起来。“烟草帮扶队指导拓展经营模式,开展网上直播助农引流……”说起这些,张锦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农家生态采摘园吸引的不仅是外地游客,更带动红星村的村民转变思想,走上产业振兴的道路,他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暮色中,满载农产品的货车驶出园地。张锦世站在车旁挥手时,手机弹出一条提醒消息:“滁州烟草专卖局对接的助农直播明早9点开播,重点推葡萄采摘。”他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感激。“日子有奔头啊!”他喃喃自语,望着满园果实,心中无比踏实。

田间地头,几件红马褂和沾满泥土的衣服晒在竹竿上,在秋风里轻轻摆动。志愿者张雅文耳边想起滁州市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杨先嵘调研红星村时说过的话:“像张锦世这样的产业大户只是我们帮扶路上的一个‘缩影’,我们要坚定信心,努力实现让‘缩影’变成‘全景’。

在这片滁州的希望田野上,从地下“金豆子”到枝头“绿宝石”,产业帮扶丰收景,正将“小农经济”谱写成激昂的“共富乐章”。

张锦世知道,好事“花生”,未来可期!而我们,也同样知道!(张雅文 柳浪 刘磊)

相关推荐
安徽滁州:紧扣三类群体,将安全防护知识与技能送至群众身边

安徽省滁州市烟草专卖局直属分局,深知“安全”二字重如千钧,紧扣群众、职工、客户三类群体,扎实做好安全提醒。

刀刃上的革新:安徽滁州烟草物流作业“变形记”

凌晨两点,安徽省滁州烟草物流中心月台仍亮如白昼,这是卷烟销售旺季的寻常一夜,是几十名一线员工昼夜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