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北京9月8日电(许缘)“一带一路”资金机制与碳金融能力建设研讨班、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8日上午在北京同期开班。接下来的12天里,来自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17个国家30多名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政府官员、专家和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南南合作路径与实践。
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这两期研讨班,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
图为研讨班开班现场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开班仪式上致辞说,中国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务实实践者。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并动员的项目资金总额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已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开展了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培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万余人次的培训员额。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减贫、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主席国巴西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五大支柱: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陆新明表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大家怀着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共同目标齐聚北京,将围绕五大支柱开展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气候投融资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霞表示,围绕这些热点议题开展交流研讨,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待学员们积极分享各自国家的实践与需求,利用研讨班平台互通有无,推动建立紧密而务实的合作关系。
中拉是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来自拉美的研讨班学员、巴西城市部国家城市交通秘书处技术顾问克劳迪奥·费雷拉(Claudio Alves Ferreira Junior)表示,巴西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积极发展更清洁、污染更少的能源。期待在研讨班期间与各国同行交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路径,共同开拓国际环境与气候合作新领域。
小岛屿国家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斐济农村和海洋发展与国家灾害管理部秘书埃维萨基·拉拉科雷瓦(Evisaki Lalakorewa)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班,熟悉和掌握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与技术工具,为太平洋岛国的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图为研讨班全体学员合影
开班仪式之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代表就中国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及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进展面向学员开展现场教学。据介绍,已有来自47个国家的180多个中外合作伙伴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盟构建了以“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为核心,以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GIFP)、绿色低碳专家网络(GLEN)、“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依托,以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设为支撑的“一机制三平台两支撑”的业务架构。此次承办研讨班,则是联盟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的重要实践。
图为研讨班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开展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