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启明门——明中都午门保护成果展”在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博物馆举办开幕式。本次展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凤阳县博物馆联合主办。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向东,凤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俊卿分别致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所长张兵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正高级工程师张金风,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广友,凤阳县文旅局、明中都管理处、博物馆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此次开幕式。开幕式由凤阳县副县长胡宗权主持。
策展人张金风现场解读了展览的相关脉络。她介绍,该展览以明中都午门须弥座保护工程及本体保护工程为依托,通过三个板块呈现明中都午门保护成果:其一为明中都午门简史;其二为午门须弥座保护;其三为午门本体保护。
以年代为序,明中都午门简史系统梳理了中都午门的整体历史脉络,通过“建”“变”“护”“修”四个主题阶段的划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清晰地展现了午门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变迁内容,帮助观众直观把握其演变过程。
在简要梳理须弥座台基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午门须弥座保护板块,通过比较“明初三都”午门须弥座的异同,突出了明中都午门须弥座纹样在数量、种类上的独特性,阐明了其“穷极侈丽”的历史及艺术价值。但这些价值,在历经六百五十年的风雨沧桑之后,因须弥座的病害缠身而被遮蔽。文保工作者为使这些价值重新彰显而“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简要记录,帮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与现实意义。
午门本体保护板块,通过各种“凑”就的建设总体流程、施工流程、材料制备及建筑器具示意图,让观众简要了解传统施工工艺,进而为对现代工艺的比较与评价提供更为客观的参照。从病害分析、方案设计、施工操作、检测测试及竣工效果等几个方面的概括性介绍,观众可以大概了解保护工作的整体流程。
本次展览借助丰富的图文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保护历程、保护成果。同时本次活动也希望和更多人分享文物保护工作经验,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不断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盛回归 汤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