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宿州埇桥区:葡萄园里结出“幸福果”

来源:埇桥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5-10-15 16:23:29

秋意漫过安徽宿州埇桥区的田野,朱仙庄镇金源葡萄园内却仍是一派蓬勃生机——连片的藤蔓间,一串串“浪漫红颜”缀满枝头,深红的果粒饱满匀净,在秋日阳光下泛着莹润光泽。果农们穿梭其间,细心打理着枝叶,指尖掠过沉甸甸的果串时,动作里满是对丰收的珍视。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园区负责人许晓赞已蹲在葡萄架下,用手轻触果粒察看长势。“这‘浪漫红颜’,学名叫魏可,是红色系晚熟品种里的‘优等生’。”他托起一串葡萄,果粒紧实得能清晰感受到脆嫩的质感,“你尝一口就知道,纯甜无籽,还带着股清香味儿,关键是果子硬实耐储存——运输、销售时损耗少,经销商都抢着要。”

这份“抢手”,藏在实打实的品质与效益里。魏可葡萄的深红色泽并非徒有其表,饱满的果粒、稳定的口感,让它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单价始终保持在每斤20元以上。如今园区120亩魏可葡萄,亩产可达5000斤,效益相当可观;而连片的葡萄园,也成了秋日里朱仙庄镇一道亮眼风景线,红果、绿藤、蓝天相映,成了当地特色农业的一张“视觉名片”。

只是这“好果子”,从来不是“轻松得”。许晓赞坦言,魏可葡萄是“娇贵品种”——最怕裂果,水浇多了、施肥时机不对,都可能让果子“开口”,前期他们就吃过不少亏。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园区专门请了农业技术人员驻园指导,从灌溉量到施肥周期,都制定了精细化方案:什么时候浇“保果水”、什么时候施“膨果肥”,都要严格卡点来;加上魏可葡萄需要频繁疏果、整枝。“人工用工量特别大,得天天盯、勤管理。”

除了“精管”,园区更在“巧布局”上花了心思。走进葡萄园,16个促早温室大棚、160个常规避雨棚错落分布,300亩的种植面积里,设施农业占比近半——这些棚膜像“保护伞”,既能挡住暴雨、强光,又能调节棚内温湿度,将天气变化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更关键的是,园区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搞起了品种多元化种植:从7月起,采摘季便拉开了序幕——先是巨峰系列的长野紫抢先成熟,紫黑色的果粒甜中带点微酸,正好填补早期市场空白;紧接着阳光玫瑰上市,脆甜带香的口感吸引一波消费者;等到秋意浓时,魏可葡萄接棒,一直能卖到12月。

“错峰上市,既延长了销售周期,又保证了市场供应不脱节,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许晓赞说,最近园区已经在规划品种升级——打算把部分阳光玫瑰地块,换成更适配本地气候、市场接受度更高的新品种;光是巨峰系列的新成员长野紫,目前就已经种了20多亩,紫黑的果粒、浓郁的风味,试种阶段就受到不少客商关注。

品种在更新,效益在提升,周边农户也跟着受益。每年疏果、疏花的旺季,园区每天最多要雇200人,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工钱。“现在每天都有客商开车来采购,葡萄根本不愁卖!”一位正在修剪枝叶的农户笑着说,手上的活没停,语气里满是踏实——对他们来说,葡萄园不仅是“结果子的地”,更是“挣票子的路”。(曾庆芳)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77万余亩大豆完成收割任务

目前,今年埇桥区77万亩大豆已基本收割完毕。

安徽宿州埇桥区:小线束串联乡村致富路 乡村电子厂成增收新引擎

工厂落户后,解集镇政府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从场地协调到手续办理都主动对接,为企业快速起步提供了关键保障。

安徽宿州埇桥区:“蓝色珍宝”试养成功 “百亩蓝图”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宿州市埇桥区的龙虾养殖基地是曹集村‘一村一品’扶持的项目。它的落地,盘活了村里的闲置水塘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