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沈阳10月24日电(记者翟卓、王小璐)金秋十月,流金溢彩。在秋韵醉人的辽宁沈阳,以“聚力开放 产融共赢”为主题的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于23日正式开幕,行业专家、海内外金融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寻机遇、谋发展、展宏图,共商金融助推东北振兴大计,共创东北亚金融合作共赢。
——架设区域合作“金融桥梁”
东北亚地区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金融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既是对前两届大会的再深化,也是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助力。辽宁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辽宁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期,离不开金融互联互通的助力,希望各方以本届大会为契机,深化交流合作,汇聚金融活水,实现互利共赢。

图为第三届东北亚金融大会开幕式及主旨活动现场。
地处东北亚经济圈核心地带,沈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明显,也肩负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使命。
沈阳市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朝着国际化现代综合枢纽等目标阔步前行。据沈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天的沈阳,先进制造聚链成群、科技创新迭代升级、对外开放迈向前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未来,将倾力打造充满活力的金融生态,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方位加强国际金融交往与合作。
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田洲表示,诚通基金深度融入辽宁,携手各方共同设立百亿规模的辽宁振兴发展基金,以沈阳为核心,辐射东北亚区域。目前,该基金的首期规模40亿元已经落地,引进及完成投资超过20亿元,后续还将为辽宁省产业升级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聚力开放探索产融共赢
在产业融合的交汇处,金融架起联通的桥梁。与会嘉宾建议,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抓手,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金融高地。
引风险投资活水,浇灌创新产业萌芽。为给东北产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欧阳卫民建议,可借助股权融资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解决金融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例如,可在继续鼓励和发展真正PE/VC的同时,探索允许银行下设统一核算的投资机构,并为其提供一定比例的廉价资金等。
聚焦沈阳市金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沈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韩宾表示,在开放合作方面,沈阳将构建东北亚“3小时航空交通圈”,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30年,国际国内通航点达到150个,打造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吸引金融活水流向沈阳。
沈阳金融商贸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沈阳市区域性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历经30余年发展,单位面积金融密度已居东北首位。沈河区代区长、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艳玲表示,诚邀各界朋友,共享金融基础设施红利,开拓跨境市场,布局东北亚金融商贸新枢纽。
结合辽宁与沈阳实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建议,可探索高标准建设国际化金融高地,如通过创建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清算、投融资等国际区域性中心,畅通对东北亚主要国家的贸易结算通道,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打造区域金融合作枢纽和治理中心,力争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汪旭晖认为,数字金融是我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关键,可从完善数据要素有效供给机制、加快构建数据要素流通体系及健全复合型数字金融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出发,更好赋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将持续培育更多复合型金融人才,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感受“金融兴辽”佳绩频传
既延续往届大会惯例,也为进一步鼓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表彰和激励全面振兴新突破中的金融贡献者,2025“金融兴辽”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结果也在会上发布。

图为“金融兴辽”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结果公布现场。
本次征集活动共设置融合发展、创投业务等9类优秀案例。网络投票环节的累计访问量超230万人次,总投票量超550万,活动热度再创新高。通过综合专家评审把关,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等逾30家机构载誉而归。
“相信通过连续三年的‘金融兴辽’评选,辽宁地区的金融文化氛围必将进一步增强,金融与实体经济将进一步同频共振,激发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金融兴辽”专家委员会主席周延礼说。
为更好以金融之力赋能辽宁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华财经(东北中心)金融智库也正式落地沈阳,并于大会期间为首批专家学者颁发首批专家委员会成员聘书。后续,该智库将立足沈阳、服务金融、推动创新、合作共赢。
此外,2025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也在会上发布,通过“数字工具”评估东北金融中心建设成效,为我国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发展探寻路径。
本届大会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新华财经(东北中心)、盛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东北财经大学、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智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