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舟山港,20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分布于20个港区,构建起南北绵延220公里的港口群,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连接中东、非洲、欧洲的重要支点。
东钱湖畔,水波悠悠。以“绿色共享 智慧互联”为主题的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于5月26日至29日在浙江宁波举行。这座拥有全球货物吞吐量“十六连冠”超级大港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将以绿色科技与智慧化实践,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新篇章。
“绿码头”带来新动能
初夏,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风力发电机百米风叶悠然转动,搭载太阳能光伏电板的仓库屋顶闪闪发亮,储能设备高效运行,岸电设施源源不断地为集装箱货轮提供绿色电能……作为低碳码头示范工程,梅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于2024年8月正式投运,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达5917万千瓦时,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6万吨。
往北10余公里外的穿山港区,3700多米的岸线上,货轮几乎靠满了泊位。今年3月,我国华东地区首单保税高硫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在穿山港区成功落地,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向做大做强“海上流动绿色加油站”迈出了坚实一步。据悉,加注的生物燃料油由24%餐厨废弃油脂和76%高硫燃料油混合而成。船舶使用该燃料油后,可减少20%的碳排放。
不断探索新型能源应用的同时,宁波舟山港还通过“集装箱海运准点降本”计划,进一步提升船舶进出港效率,着力锻造世界一流强港绿色低碳样板。自2023年12月试点以来,该计划已累计助力船舶节省燃油消耗3万余吨。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积极探索绿色转型,全力建设低碳码头,为全球航运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聚焦港航绿色可持续发展,围绕全球供应链稳定、港航智慧创新、绿色发展等议题,呈现一场绿色与智慧交织的全球港航业盛会。据悉,论坛期间,宁波舟山港将与多家国际港口签订绿色航运走廊共建协议,还将与相关航运企业、港口运营商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有望推动多项合作进一步升级。
“数智脑”赋能新发展
宁波梅山港区展厅里,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实时反映着港口的运营节奏;码头上,船舶装卸、桥吊和龙门吊自动化作业,无人集卡往来穿梭。在“双芯智慧大脑”的统筹调度下,梅山港区上百台港口机械设备实现精准有序调度,是全球领先的单体千万标箱级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随着宁波舟山港加速迈向自动化、智能化,港口吞吐量也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创近7年来新高,年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三。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307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超130条,串联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勾画了一张“港通天下、链接全球”的海上航运贸易网。
在本届海丝港口合作论坛上,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港湾协会等国际组织代表,中外多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全球排名前列的码头运营商、班轮公司和货代公司代表等将齐聚一堂,共商港航合作新机制,共建数字航运新生态,携手为建设“智慧港口”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
“朋友圈”提供新范式
港口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宁波舟山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平台深化合作,已形成“航线网络全球通达、基础设施世界领先、智慧绿色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港口。
今年是宁波舟山港实质性一体化运作十周年,也是海丝港口合作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十年来,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8届,论坛能级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累计吸引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单位、超7000人次参加,促成超20项重大合作与投资协议签署,发布23项行业重要成果。此外,论坛多项成果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在推动国际港航规则标准对接、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港口码头,是物流贸易的枢纽、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的重要支撑。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逆流涌动的背景下,举办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对引领全球港航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25海丝港口合作论坛由宁波市政府、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厅共同主办,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承办。论坛期间,将召开第二次海丝友好港合作会议,会上有望形成《海丝友好港关于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愿景》,海丝友好港合作伙伴关系有望进一步扩大。
向东是大海,是希望,是发展。展望下一个十年,海丝港口航运合作将朝着更加高效、可持续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共同书写港口未来的新图景。(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