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跨越山海,一颗柠檬靠什么“闯世界”?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思阳 2025-11-05 15:21:59

新华社重庆11月4日电 题:跨越山海,一颗柠檬靠什么“闯世界”?

新华社记者吴梦桐、吴燕霞、雷明宇

金秋时节,重庆市潼南区龙形镇水口社区的柠檬种植基地里,连片果树上缀满金黄饱满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村民们正将一颗颗柠檬采摘、装袋。不远处,一架无人机冲破晨雾,精准悬停在采摘区上空,伸出吊钩稳稳“拎”起沉甸甸的编织袋,随即向山下飞去。

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这架载重约200斤的无人机将柠檬卸至山脚的卡车上,便返航投入到下一趟“接力”中。

efd3bd91d6ef4b66a7e71a565f2538f4.JPEG

在重庆市潼南区龙形镇水口社区的柠檬种植基地里,无人机正在吊运柠檬。新华社记者吴梦桐 摄

村民采摘、无人机运输,这幕“人机协作”的场景正是潼南柠檬产业智慧升级的缩影。霜降过后,柠檬也到了成熟的时节,种植基地里人与机器默契配合,一天进行多次“空地接力”,让这些“黄金果”插上科技的翅膀,抢“鲜”上市。

“以前摘柠檬全家上阵,弯腰采摘、肩扛背驮。”村民刘万云望着空中往返的无人机感慨道,“现在它飞几个来回,就顶我们干一整天!”

无人机飞手杨晴介绍,这款植保无人机支持喷洒、播撒、吊运等多种农林应用,得益于AI技术发展和综合算力大幅提升,它可以实现全自主作业和全向避障,保证了作业安全。

杨晴算了一笔账,“一人一机”每天可以完成20吨柠檬的运送任务,相当于过去十个人两天的劳动量。“而且无人机充电十分钟就能‘满血复活’,基本实现不间断作业,有效提高了农业效率。”他说。

采收环节只是科技助力潼南柠檬产业发展的起点。在雪王农业(重庆)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又是另一番科技景象。两台机械臂精准抓取料箱,将柠檬放置于滚筒输送带上。经过全自动化清洗、分选、称重、包装,最后由工人统一入库。从柠檬进厂到入库,全程不过15分钟。

“我们的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加工产能超50吨,日处理量1200吨以上,每年入库柠檬总量约8万吨。”雪王农业负责人李金成介绍,全线人工需求仅80人左右,主要负责转运、计量与设备维护等辅助工作,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分选环节,12条通道分选线有条不紊地运转,按预设程序精准“指挥”每颗柠檬归入对应区域。操作平台上,车间管理员紧盯着电子显示屏,跳动的数据实时反映了每个柠檬的成色,连细微的腐烂、黑点、凸起等瑕疵都逃不过智能系统的“火眼金睛”。

884adf48065f4559bb0725ba87399dd3.JPEG

在雪王农业(重庆)有限公司的车间里,12条通道分选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根据色泽、重量、瑕疵等指标对柠檬精准分级。新华社记者吴燕霞 摄

“自动化不仅提升了效率,更保证了品质。”李金成解释说,入库时间越短,柠檬越新鲜;人工干预越少,损耗率越低、品质越稳定,这对企业和消费者是双赢。

高效采收与智能加工,为潼南柠檬“出海”按下快进键。潼南区商务委员会主任张琦说,当地积极推动资源嫁接整合,依托龙头企业成熟的跨境物流组织方案,拓展出口直通渠道。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潼南柠檬专柜直发泰国、老挝,还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2025年1至9月,潼南区柠檬鲜果出口1.44万吨,出口额1.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8.6%。从无人机点对点吊运,到智能车间精准分选,再到跨境物流高效衔接,潼南柠檬正实现从“土特产”到“全球货”的跨越。

如今,潼南区的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今年总产量预计可达35万吨,年综合产值达9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打造从柠檬种植到鲜果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不断擦亮‘潼南柠檬’品牌名片。”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胡广建说。

相关推荐
浙江首开至广西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班列

10月29日16时30分许,一列满载日用百货、汽车配件、新能源设备等货物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班列从浙江金华南站驶出,按计划将先后抵达广西南宁南站、钦州港东站,标志着浙江首开至广西多地的集装箱班列,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力提升物流质效。

11月2日—4日 全球渝商大会将在重庆举行

记者10月16日从重庆市工商联获悉,全球渝商大会将于11月2日至11月4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渝见新机遇 商聚新重庆”为主题,旨在集聚渝商资源、凝聚渝商智慧、汇聚渝商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献计出力。

全程“一次申报、一次担保、一车直达” 重庆—中亚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顺利首发

10月15日,在西部(重庆)科学城,4辆载满电子产品的TIR专用车辆从西永综保区出发,前往哈萨克斯坦。西永综保区在全市率先打通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全流程,正式开行重庆—中亚TIR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