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的药用玻璃、世界先进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灵活高效的工业机器人……18日,安徽总投资1330.8亿元的272个重大项目,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集中开工。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实力蓬勃发展,民生成绩更有“温度”,城乡面貌焕发新颜,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打造产业链。”在国新办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在推动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相关规划。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巨大冲击,我国外贸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成为重要着力点。
穿行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间,一个个颠覆想象的数字化产品及方案迎面扑来。犹如插上“数字翅膀”,张开双臂的“四叶草”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点亮未来。
从“三来一补”的加工制造,到亦步亦趋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无中生有”的源头创新,40年来,深圳在科研前沿领域迎头赶上,走出了一条由市场终端向上游产业链递进的逆向创新之路。
数字健康既关乎人民健康,也关乎经济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与数字健康相关的基础建设亦成为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的事务之一。
日前,《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从原有的17个试点地区扩围至28个试点地区,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服务贸易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国务院11日发布《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深化试点期限为三年,自批复之日起算。
记者从中国科协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将于2020年8月10日至15日举办,主会场设在山东省青岛市。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刘兴平表示,本届年会将“科创中国”建设全面融入全程,将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山东“样板间”。
为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精准施策,出台支持政策,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开辟绿色通道,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积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接近年底,中芯国际位于张江的南方工厂依然火力全开。在这里,一颗颗全新的芯片正新鲜出炉。中芯南方是中芯国际最先进、最智能化、最高效的工厂,2019年在国内率先实现14纳米量产。
乘着东西部科技合作的东风,占地10万平方米、以“互联网+”为核心产业的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在崛起。“到今年底仅‘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就有50家,银川中关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银川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蒋炎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