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在有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以人民币计价的贷款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同时,货币互换网络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人民币的流动。
本文基于近期美国和全球发生的经济、政治事件,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可能的走向。
本文探讨了中国提升人民币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三种最重要途径。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打算削弱美元的地位,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进入一种混乱状态。
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其他货币可以代替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的行动可能会加速美元主导地位的衰落,并在此过程中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全球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替代货币和金融机制,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从根本上挑战全球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
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美国经济的规模和稳定性意味着美元是一种有效的保值手段和安全港。本文阐释了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有关其未来的争论。
数字资产的迅速崛起,主要是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技术,为新兴经济体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印度尼西亚央行行长佩里·瓦吉约日前表示,印尼将与印度和沙特阿拉伯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本币结算。
到2023年底占全球GDP98%的130多家央行将启动开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计划。在未来五到七年里,可以合理预期,其中相当多国家将以批发或零售形式发行CBDC。
尽管美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人们对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规模仍存在担忧,但美元仍保持主导地位。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01亿美元,较7月末下降442亿美元,降幅为1.38%。
世界正面临着一种系统性现象,即美元贬值,从而导致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丧失。拉丁美洲也不例外。
全球金融体系的去美元化将继续。金融部门的技术发展将促进这一点。
玻利维亚开始在进出口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成为最新经常使用人民币的南美国家。这一举措对美元在拉美地区金融交易中的霸权地位构成了不算大、但是越发严峻的挑战。
报告发现,尽管美元仍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某些暗流涌动,表明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正在被缓慢侵蚀,货币秩序正逐步向多极方向转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美元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份额仍保持在59%左右。然而,与2021年底的记录相比,这一比例下降了8%。美元并没有失去相对重要性,但随着各国央行在2022年购买的黄金达到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对所有外汇储备的需求都有所下降。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8亿美元,较3月末上升209亿美元,升幅为0.66%。
印度尼西亚最大私营银行中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戴维·苏穆阿尔日前在雅加达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去美元化”趋势在不少地区已逐渐显现。东盟计划加强本地货币使用,减少对部分外国货币与支付系统依赖,更好地抵御外部动荡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由于投资者抛售美元和欧元,购入俄罗斯卢布,美元和欧元对卢布汇率9月30日双双大跌。
显示 199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