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参加了在江西举行的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其间他们走访江西多地,目睹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成就,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1969年成立时的地方小厂,到如今产品覆盖45个国家和地区,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究竟靠什么让“南昌制造”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记者近日走进该公司总装车间、研发中心,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7月14日下午2时许,在婺源县新辉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品仓库内,一场通过海关“掌上单一窗口”远程作业平台实施的出口木制品属地查检作业正在有序进行,这是江西省海关首次运用该平台开展的远程属地查检作业。
赣州国际陆港自2016年建成运营以来,已成为南康家具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要通道。
七月,赣鄱大地暑气蒸腾,热情四溢,一场聚焦全球目光的国际盛事在此拉开帷幕。7月13日,参加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及主题采风活动的首批境外媒体记者,飞抵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标志着这一重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九江步履不停。九江作为江西的北大门,长江经济带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152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为九江提供了通江达海的便捷水上运输环境。
位于江西上饶的晶科智慧大工厂被视为光伏行业的一个“超级引擎”。记者日前走访这一工厂时看到,长达一公里的生产车间内,“人”并非主角。AGV无人小车(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机械臂伸缩移动、传送带滚动向前,组成生产的“主力军”。
7月14日,2025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主题采风活动正式启动。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陆续抵赣,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分赴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抚州开展实地采访。
7月5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匈牙利布达佩斯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三方共建的中东欧地区首个“中文工坊”举行了揭牌仪式。
7月8日,江西省第五个综合保税区——上饶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
为高质量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江西企业拓展国际市场,6月27日,由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主办的“金融赋能‘1269’助力赣企出海”全省外经政策业务宣讲会在南昌举行。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前5个月,赣州市外贸进出口437.9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279.3亿元,同比增长9.2%;进口158.6亿元,同比增长9.9%。进出口总值、增速分别列全省第1、第5位,出口总值、增速分别列全省第2、第6位,进口总值、增速分别列全省第1、第3位。
愿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片明月山。
走进江西其门堂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化生产车间,一股藠头的特有酸辣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正在加工刚收割的一批藠头。经清洗、腌制、罐装、密封、杀菌等工序,再经过近50天的腌制,这批甜酸藠头罐头将装车出口海外。
6月11日,在江西参加培训的缅甸工业部助理处长埃蒙佐告诉记者,江西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先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将来回到缅甸,她也要用这种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
泰和县创新推行政企“两会一日”机制,通过“企业家茶话会+项目督查会+现场办公日”组合拳,已帮助40余家外贸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机制收集的23条建议已推动包括简化办证流程、金融扶持等15项政策优化。
近日,赣州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赣州惠广家具有限公司在国内采购的海绵、夹板等一批家具生产原料以非保税非报关方式顺利入区,这标志着赣州综保区首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业务落地。
6月12日,2025商汇江西境外工商界代表赣鄱行中国(江西)-拉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浔举办。
近日,一批贴着“井冈山”品牌标识的农产品经海关严格检验检疫,销往东南亚。这不仅是井冈山农产品“卖全球”的鲜活注脚,还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吉安市委员会助力城市高水平开放与经济腾飞的一个生动缩影。
6月9日,记者从江西省国资委获悉,截至今年5月,江西省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赞比亚江西经济合作区已吸引光伏储能、电力设备组装、铜产品加工等14家企业的16个项目入驻,投资总额达1.61亿美元,带动当地近千人就业,成为了江西企业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显示 474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