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中华商业第一街”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12日晚正式亮灯“开街”。东拓段西起河南中路,东至中山东一路,全长495米。由此,南京路“牵手”外滩,游客可通过南京路步行街直达外滩。
7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正式在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内施行。
记者从2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住宿保障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全力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以多项创新举措确保第三届进博会来宾“住得下、游得好”。
2020年服贸会将于9月4日~9日在北京召开,届时上海交易团将于线上线下同时参展,并于9月5日举办上海主题日活动。
“这几天,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一年来,中国首单跨口岸国际中转集拼、中国首单全球大型设备集货采购货物进境免备案手续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告诉记者,制度创新是新片区的最大亮点,营商环境是新片区的最大优势。
记者从相关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将通过央地合作模式支持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样本。
25日,“藏美之行源起山南”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虹桥站举行。这是以西藏旅游为主题的首列高铁冠名列车,将西藏山南的大美风光、丰富人文传递至祖国各地,助力山南旅游品牌升级与口碑提升。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0日举行发布会表示,上海出台42条举措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发布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的3年行动方案,未来3年临港新片区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根据规划,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
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今年7月份,上海市实现进出口29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5%。这是继6月单月上海市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4.9%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增长。
据上海海关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7月份,上海市实现进出口29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这是继6月份上海市进出口实现同比增长4.9%后,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增长。
“汇海上·2020——两岸电竞文化节”8月20日在上海正式启动。未来3个月内,文化节将举办一系列活动,邀请两岸电竞爱好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交流切磋。
上海东南,东海之滨,去年8月20日揭牌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如今运行满周年。一年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吸引投资超过2700亿元。
18日,《2020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报告》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共同发布。根据报告,上海百强企业2019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分别同比增长9.64%和12.51%。以集成电路制造业、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经济“新势力”发展迅速,新兴行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数控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集成验证基地内,一台高约3米、占地约15平方米的数控机床嗡嗡作响。连接机床的电脑屏幕上,机器振动幅度曲线实时推进显现,这是“5G+工业互联网”应用之一,能更好地监测和验证机床稳定性。
挂牌即将满周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分解出的78项政策和制度创新任务完成过半,已落地45项,另有22项已形成方案。累计签约项目358个,涉及总投资2713.63亿元。
2020年9月28-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将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预计有2200家展商将在休闲食品、综合进口食品、高端饮品、乳制品、功能性营养食品、绿色农产品、水产品、肉类、冷链冷冻食品、酒及酒精性饮料、高端油品及调味品、方便食品及预制菜肴在内的12大主题展区亮相。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29日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签约活动,除了16家“一带一路”意向合作企业及重点企业,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也宣告揭牌运营。
显示 1155 条中的 521 到 54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