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7日宣布,经世界技能组织召开全体成员大会投票表决,中国上海获得2026年世界技能大赛主办权。
上海和台北已连续三年依托上海孔子文化节开展“云端”交流。今年的文化节开幕式继续在台北设立分会场,通过卫星向台北进行全程视讯直播并实时互动。
停稳、断电、读卡、检查、静电接地、加注……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平霄路上的油氢合建站里,一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正在加注氢气,像这样的氢能公交车,临港新片区已投运16辆,按照规划,今年底临港新片区的氢能公交车要增加到100多辆。
8月27日下午,2022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旨在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解决企业创新需求的“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在开幕式中正式启动。
18日,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AI创新港建设启动。启动仪式现场,共有超过40个人工智能产业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
上海海关16日公布,6月份,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当月上海市进出口和上海口岸进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9.6%和2.8%。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上汽集团、特斯拉等标杆性汽车企业6月产销量“飘红”,这里的汽车产业正“跑起来”。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工厂车间热火朝天、产业链供应链有序恢复、开放新试点加速落地……诞生了“特斯拉速度”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努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成为上海稳经济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上海5家银行16日联合授信500亿元支持上海文旅行业恢复重振。多家银行与上海有关行政区及文旅企业签约,助力提振文旅产业、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复苏。
作为上海本轮疫情后的一项大型活动,2022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16日举行,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627亿元的4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
疫情没有阻挡外资“老朋友”在上海深耕的脚步。截至5月底,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848家,外资研发中心512家,上海继续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
地标商圈渐次开放,街边小店恢复生机,外资零售信心不减,上海商业逐步回归“熟悉的模样”。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期上线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系统,境外投资者可以“不见面”注册新公司,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优化再提速。
记者从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获悉,截至今年4月,上海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51716个,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稳步推进,5G已经逐渐成为上海数字经济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经历疫情,上海汽车业正在加速复工复产,抢抓工时,包括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上汽乘用车公司临港工厂等在内的头部工厂已经恢复双班制生产。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快递业也抓紧时间复工复产。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复工一周来,上海的多个快递网点迎来件量“小高峰”,有的网点甚至接近“爆仓”状态。
为统筹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市政府29日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包括8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同时出台系列政策稳外资、促消费、扩投资。
显示 1141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