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诗杰表示,中国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逆势上扬,双方历史性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为推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今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加上《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等多重利好,中国和东盟国家将在既有基础设施等优势领域继续发力,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第一部山水音乐风光片《刘三姐》风靡东南亚,此后50多年间,“刘三姐”被以彩调剧、歌舞剧、山水实景演出等多种形式创新演绎,不断释放时代魅力吸引中外观众,近几年更是以“文化走亲”等形式深入东盟国家,拉紧民心相通的纽带。
11月27日,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成功举办“抓住RCEP新机遇,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线上研讨会。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曼谷创新中心、中泰东盟创新港26日在第8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进行云揭幕。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曼谷创新中心(以下简称“CATTC曼谷创新中心”)、中泰东盟创新港26日在第8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上进行云揭幕。中泰东盟创新港也是中国首个位于东盟国家的离岸创新孵化示范载体,将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科创新技术合作打造新的标杆。
第七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项下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优秀青年学生论坛举办了点评暨颁奖典礼。
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共建‘一带一路’ 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将于今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本届峰会在巩固原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搭建政企云对接平台,拓展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合作,激发双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24日表示,当前,广西自贸试验区正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和创新示范项目建设,集聚整合面向东盟要素资源,推动中国-东盟博览会升级发展,促进中国—东盟双向合作。
《联合早报》11月24日报道:东盟与中国贸易量在冠病疫情下逆势取得增长之际,新加坡人力部长杨莉明指出,更大的金融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双边经济关系,有助释放东盟与中国西部的经济潜力,同时保证供应链韧性。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论坛11月24日在重庆举行。与会嘉宾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高质量人民币计价资产时,“东盟”一词被频繁提及。
24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
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24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峰会期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东盟视听节目传播智库报告》,梳理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视听节目交流传播情况,助推中国—东盟视听媒体交流合作。
今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启动,依托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综合实力,面向东盟国家民众的健康需求,提供涵盖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2012年,东盟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加入RCEP。RCEP清楚地证明了东盟不可代替的东亚“中心性”。对于东盟成员国本身而言,RCEP的影响是历史性的。RCEP也是东盟促进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之间为东亚造福而扩大接触与合作的最新例证。
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的高效合作,必能协助提升他们应对新冠疫情的能力,并将其影响降至最低水平,以及促进复苏和永续发展。
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5日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建议中国企业要加强对走进RCEP其他成员国的可行性研究,了解其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找准合作伙伴。
近日,由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东盟与中日韩(10+3)网络视听产业论坛在成都举办。
近日,智库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协会发布的东盟—中国关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东盟国家民众高度认可东盟—中国关系重要性和合作成就,对中国的信任度进一步上升,对继续深化双边合作抱有强烈愿望。
联合早报11月14日报道:东盟10个成员国在东盟峰会上发表宣言,同意下来采取步骤建立“旅行走廊安排框架”,在防疫优先的情况下,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关键商务旅游。
显示 1119 条中的 681 到 70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