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中医药抗疫经验专家对话—意大利专场”全球直播活动22日在线举行,来自中意两国的数十名医学专家就中国抗疫中使用中医药的经验开展了交流,来自40多个国家的9万多名观众收看了在线直播。
截至4月1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1582904例,累计死亡94807例。至今,人类尚未发现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及特效药。但通过梳理中国的抗疫经验会发现,中医药对疫情控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统计显示,中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央“坚持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决策部署,构建统一领导、协同工作、联合值班、全员会诊等机制,充分发挥西医“对症治疗”“生命支持”等优势和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优势,取得良好疗效,一批包括重症在内的患者陆续痊愈出院,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
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成立、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体系……2019年,中医药事业走过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组织的“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活动18日在捷克举行。当天的活动通过学术研讨、展览、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形式在捷克推广中医知识。中国中医专家与捷克医学界同仁就中医发展进行了探讨。
记者8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由中国推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的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目前已发布45个中医药国际标准,中医药正快步融入国际医药体系,为人类健康福祉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近日,笔者从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网站获悉,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在省中医药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黄山论坛获“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特别贡献奖”。大会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服务健康安徽”为主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安徽建设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部署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区内,坐落着中国科学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在这里,占地4200平方米的优良制造标准(GMP)制剂车间年底将正式运营,白色的五层科研综合楼也将于近期试运行。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青蒿素拯救数百万生命、针灸风靡全球百余国家……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医药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1929年,创建于上海的佛慈制药用一颗浓缩“黑珍珠”开启了中药工业化的先河,敲开了中药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
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能力实现快速发展,正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参与国际化分工合作,“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与东盟医药贸易额更是大幅增长。
2019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35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9日开幕,今年,贵州省首次组团参加药博会。在2019 年国际(亳州)中医药展、酒类产品展暨制药机械展上,贵州馆共展出了80种产品,其中有64种中药材。
今年,药博会的主题是“中医药让人类更健康”。自1985年举办第一届药材交易会至今,今年药博会第一次市场化办会,这期间,亳州将陆续举办包括文化、经贸、学术等十大项精彩活动。
在第25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之际,第一次到甘肃考察的香港客商陈宇龄收获满满,他决定在甘肃投资建设一块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这是他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新布局。
匈牙利人力资源部国务秘书雷特瓦里·本采26日在首都布达佩斯说,匈牙利医疗卫生体系日益重视预防保健的作用,这与中医“预防为主”的理念接近,相信中医药将在匈牙利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带一路’为中医药海外推广提供了更多机遇。”陈震建议,广大华侨华人要发挥大国侨民的桥梁作用,以科研、法律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后盾,继承、挖掘、整理、提高中国传统医学精髓,出版当地语言的中医药大健康专著,在“一带一路”“支点”国家构建“民心相通”桥梁,培育和谐共融的民间大环境。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在2019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以“融合创新、赋能发展”为主题,主办首届互联网+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借助数博会平台,与各方加强合作、深化交流。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记者当天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国际交流合作的特色名片。
显示 250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