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早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之一,这种伙伴关系是基于双方的信赖与承诺、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近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CIIS)编撰的《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发布。这份关于全球安全倡议(GSI)的最新报告审视了《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联合声明》等地区合作机制启动以来所取得的进展。
在东盟的这些战略伙伴中,中国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国不仅是东盟的全面战略伙伴,也是东盟与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的组成部分。
东南亚地区的前官员表示,中国与东盟应做好准备,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同时在开展互利项目时,防范任何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企图。
中老铁路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项重要因素,3月4日创下单日运送旅客1万人次的纪录。
数字经济成为了中国东盟合作的新纽带。
据一份新报告称,新冠大流行期间,中国以美国无法企及的速度深化了与东盟经济体的关系。
中国需要了解东盟注重的事情。中国开展合作活动以获得东盟认可,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经济支持、疫苗援助等。但想真正获取东盟的心,中国还需要赢得信任以及维护法治、善政等原则。如果合作能以对东盟至关重要的价值观为基础,中国将成为更大赢家。
潜艇和贸易都带来安全,但贸易带来的安全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一对比凸显了华盛顿在印太地区的短期博弈与北京展开的长期博弈之间的差异。美国正押注于澳英美安全协议,主要内容是承诺向澳大利亚交付潜艇。中国正押注于利用贸易来争取邻国的支持,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这个亚洲地区最成功集团的成员国。
稳定的外部环境对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至关重要。管控与美国的关系是必要的核心。北京需要打消东盟国家对中国长期战略目标的疑虑,这样它才能与这些国家发展稳定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AC-CSP)。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表示,希望中国与东盟在今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本文认为,东盟必须仔细考虑与中国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后果。
中国正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全速前进,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扩大风险投资和资助初创企业。通过具有智慧城市元素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东盟国家见证了中国资本的激增。这些项目包括新山森林城市、新克拉克市、马尼拉湾珍珠城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全球经济活动。根据世贸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流量下降了5.3%。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却逆势而上,达到6846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了6.7%。
历史上,中国与东盟间关系经历过低谷期,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高潮期。中国曾将东盟视为旨在“包围”它的工具,与该机构保持着距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持续追求它的全球抱负,中国意识到,它必须首先在邻近地区获取优势地位。
尽管加强了互动并增加了资金投入,中国并未成为东南亚灾难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中国外交援助工作优先级较低;东南亚救灾出现新兴趋势(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变化);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军事合作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灾害管理合作,提供符合受影响社区需求的援助十分重要。
城市是经济增长和技术革命的核心。智慧城市将带来城市革命,使城市生活更具可持续性。过去几个月中,城市受到疫情严重冲击。这种情况表明,城市在传染病前十分脆弱,人们应构建更好的城市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可能就是这种解决方案。疫情为人们创造了重塑城市的良机,现在是加快在东盟和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时候了。
2月20日,中国—东盟关于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会在老挝万象举行。促成会议举办有两个主要因素,一个是东盟的国家安全,另一个是共同的经济利益。万象会议可能标志着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新起点。
在2019年6月于曼谷举行的第34届东盟部长级会议上,东盟外长们就“东盟印太展望”(AOIP)达成了一致。该展望阐明了东盟对“印度洋-太平洋”的态度,澄清了东盟不愿卷入区域地缘政治竞争的立场。中国对“东盟印太展望”相对谨慎,并没有发出对该展望表示支持或担忧的官方表态。
东盟对中国很重要,这是事实。中国与东盟已就升级贸易和投资关系达成一系列安排。在政治外交领域,对中国来说,正是东盟的不干涉原则使中国在处理东南亚政治关系时感到舒适。
中国-东盟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证明中国和东盟能很好地处理海洋问题,表明中国是东盟的新安全伙伴。不过,将这一事态解读为美方的战略失败还为时过早。
显示 2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