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四年对中国深化自身在中东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参与至关重要,其重点工作将是推动经济关系多样化,参与和平与调解,以及管理地区权力平衡。
如今,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很容易找到挂着中国国旗的银行。中国驻利雅得、开罗和德黑兰的大使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
瑞士银行表示,中国与中东之间的能源相关贸易很可能大幅增长,并在全球范围内重塑该行业。
中国已在连接波斯湾与阿拉伯海、红海和地中海的港口城市和工业园中建立很深的商业存在。在过去10年里,中国已将“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东国家的发展战略整合到一起。
二十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980亿美元。这一指数级增长反映了两个地区之间以共同利益、优势互补和对繁荣未来的共同愿景为基础的经济融合日益深化。香港是连接东西方的一个颇具战略意义的独特司法管辖区,正处于这一变化的最前沿。
北京吸引中东资本的行动似乎正在取得成效,总部位于迪拜的商会张开双臂欢迎商业合作,并誓言要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扩大,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但越发不平衡。对于石油出口国而言,尤其是在2014年底油价暴跌之后,进口增长快于出口,但最近情况有所改善。
近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和海合会的四个成员国外交大臣,以及伊朗和土耳其高级外交官的访华更显意义重大。这一点通过上述访问中达成的原则性协议就能看得清楚:尽管细节不足,但这些协议表明北京显著增强了与中东地区在能源供应以外的互动。
11月28日,伊朗顶尖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遇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呼吁对犯罪者进行“明确惩罚”。美国与伊朗的紧张关系升级可能为中国更直接地介入德黑兰的外交事务提供空间。
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权得到拜登的支持将会少于特朗普,且拜登很可能会成为美国和中东“特别关系”的“终结者”。这意味着在美国外交政策议程上中东的优先等级将下降。 与世界的其他地区一样,这将为中国敞开大门,使中国能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地区。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的经济和外交往来密切。除亚太地区外,中东可能是世界上对中国最重要的地区。反过来,由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中东国家将北京视为仅次于华盛顿的最重要的世界首都。“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外交接触的核心。中国新丝绸之路为中东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东将成为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一个主要考验。该地区的特点是战争频繁、政局紧张和经济停滞。中国正在加强其影响,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
显示 12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