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深入对接,越来越多中德城市加强产业合作与交流。德国汉诺威市和湖南省常德市3日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深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共识,也成为全球对抗贸易保护主义的最佳路径。伴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热络,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期待空中的丝绸之路。
国内的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市场发展刚刚起步,很多服务和产品依然受制于欧美,公众媒体也倾向于推崇欧美飞机,夸大中国民用飞机的不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应该放弃周边国家的“空中丝路”主导权。空中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必要依托——航空工业是一国现代制造业的代表,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不可获取的一环。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会议强调,在东中西部选择部分城市或城市群建设国家级示范区,在创新体系建设、智能和绿色制造等方面先行先试。
21家在鄂央企和湖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湖北省相关部门,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一起,围绕“对接‘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做强做大湖北制造”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企业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成效、经验及困难问题。
“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瞄准五大工程、十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由德国于2011年提出,意欲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二者携手,是两个制造业大国顺应数字化大潮的必然选择,是先进技术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更是互利共赢的强强联合。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这也使得中国机器人连续四年蝉联销售量世界第一。各地纷纷把机器人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据统计,国内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省份达到28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达到40多个,机器人企业超过500家。
工信部将在2017年修订和完善“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同时深化城市(群)试点示范,推进20到30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强的城市先行先试;启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确定首批“中国制造2025”卓越提升试点示范基地,以上述三项措施形成中央、省、试点城市、产业基地协同推进的网络化发展格局。
12月2日,2016年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在杭州的良渚梦栖小镇发布,8项产品和1个概念作品获得金奖,涵盖家用电器、纺织服饰、交通工具、五金制品、医疗用品、智能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当地时间20日晚在纽约会见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王毅表示,中德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方愿与德方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筹备好下半年高层交往,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迈出实质步伐,积极开展三方合作,加强人文交流,确保中德关系深入发展。中方支持德方办好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中方希望德方继续为欧盟如期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义务作出积极努力。王毅还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当“中国制造2025”遇上德国“工业4.0”,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个是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大国,一个是已唱响“德国品质”的制造业强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却面临相同的时代大势,拥有一致的发展目标。
显示 31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