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亚和中东联系日益紧密,地缘政治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能源贸易解释了部分原因,因为日本、韩国和中国一直是中东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市场之一。就中国而言,双边关系已超越经济利益范畴,进入了战略往来阶段。
“16+1合作”机制进入第七个年头,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自信心的担忧日益加深、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欧盟与中国的接触更加谨慎,现在是时候从中国和中东欧的角度评估这个机制的有效性了。本文旨在评估“16+1合作”机制的基本原理、演变和结果,同时也对该机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熊猫在中国外交中有着重要地位。鉴于其稀有性和文化意义,熊猫自冷战以来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代表。历史上,赠送或租借熊猫一直是中国对接收熊猫国家的信任的标志。
本文分析了当今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对中国的意义,北京为何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和平建设与冲突调解,以及中国对这些原则的态度对其在全球自由秩序中的地位有何影响。
通过多种政策工具,中国正在加强对印度洋地区的掌控力,以及扩大它对该地区的影响。这些工具包括建立军事基地、开展商业项目、向贫穷国家提供借款,以及参与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
本文探讨了中国如何利用其在马里的维和行动作为在敌对活动中训练军队和测试装备的机会,同时也将其作为在非洲及非洲以外地区扩大外交影响力和软实力的方式。
中国的策略旨在遏制与美国的战争,同时逐步削弱美国在全球机构和话语中的权威,并在全球建立广泛的政治支持基础。如果美国想要保持自身地位并有效地与中国竞争,需要巩固盟友关系,加强其在国际机构中的领导地位并重振全球视野。
现在,澳中关系肯定从未如此重要。曾几何时,中国人把澳大利亚视为一个友好、安全、稳定,且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可靠的法律与政府制度的国家。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相当好,领导人实行严格的管理。我们应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我们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好。”这是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发表的推动改革开放的声明,从此中国掀起了一股新加坡热。
王毅表示,中国没有参加CPTPP协定。但中国历来是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支持者,也是亚太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参与方。
王毅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合作将造福两国,也将惠及世界。如果说中美之间有竞争的话,那也应该是良性和积极竞争,这在国际交往当中也是很正常的。换句话说,中美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当伙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8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临近岁末,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深入解读了一年来中国外交的开创性成果,梳理了党的十九大为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并介绍了下阶段外交工作重点。
“‘一带一路’绝对是个好东西。它的道理、背景和意义大家都清楚,那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它却有可能成为绞杀中国外交的‘两根绳索’。”作为知名外交官,中国裁军大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大使对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观察,全部来自最前沿的外交战场,他为我们提供的角度更是极具参考意义。
针对有外媒称中国外交上演“帽子戏法”,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7日说,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一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精神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20世纪初,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其他边缘国家一样,这一地区也酝酿着民族主义革命,有代表性的就是土耳其革命。苏联解体后的二十年,中东欧立即调转方向,开始“回归欧洲”,同时中亚也逐渐被视为欧洲和北约争取的对象。这种改变是在苏东剧变后,以大西洋沿岸国家试图再度成为世界秩序的制定者为背景,在“内驱外拉”的合力中出现的。
显示 62 条中的 41 到 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