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盘点了中国“铁路外交”过去一年在全球推进的情况。
一谈到在非洲建设大工程,人们往往就会想到中国。中国企业重新绘制了非洲大陆的交通地图。感谢中国的工程师和银行家,人们可以在在几小时内穿越刚果东部,或者飞往从桑给巴尔到赞比亚的数十个新建机场中的任何一个。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在1990年,美国和欧洲企业占据了非洲85%以上的建筑合同,中国企业甚至未被提及。
中国坚定地在巴尔干南部和希腊建立了存在感,在东欧深化了与非欧盟和非北约国家的伙伴关系——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现在又在北非开辟了新领域。与美国注重其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存在(美国在80多个国家设有750个基地)不同,中国的目标不是为了谋求霸权,而是为了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其增长轨迹。
中国正在为非洲之角提出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扩建两大铁路以及建设红海和印度洋上的港口。按照中方的计划,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的铁路,将适时向周边国家拓展延伸。
12月2日是老挝国庆日,今年是中国与老挝建交60周年,今年的老挝国庆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历时5年建造的中老铁路于12月2日正式通车。本政策简报旨在概述中老双方的努力,并将探讨该项目为老挝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收益。
本报告旨在通过提供有关中国在格陵兰岛的采矿项目的一些详细信息并深入探讨以下问题,寻求为围绕中国在格陵兰岛的角色的辩论提供信息:中国企业为何要在格陵兰岛投资矿业项目?他们是如何获得相关权限的?项目进展如何?中国国家行为者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些项目?
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看好“一带一路”,因为它有助于发展经济。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一带一路”项目实施。对此,中国迅速采取措施,通过确保资金流动和材料供应维持“一带一路”项目的顺利进行,进而降低了疫情影响。
中国正在全球技术竞争中全速前进,下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扩大风险投资和资助初创企业。通过具有智慧城市元素的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东盟国家见证了中国资本的激增。这些项目包括新山森林城市、新克拉克市、马尼拉湾珍珠城和泰国东部经济走廊。
近期,肯尼亚启动了该国的新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拉穆港。该港位于拉穆,即肯尼亚蒙巴萨北部群岛。拉穆港被视为肯尼亚政府2030年愿景发展计划的基石,被称为“改变规则”的项目。该港1-3号泊位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建)承建,耗资3.67亿美元。一旦建成,拉穆港将成为继蒙巴萨港之后肯尼亚的第二个深水港。
自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中国国内增长目标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增长成为该国总体战略的重要载体。尽管中亚的许多“一带一路”项目仍与不可持续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已制定标准,这有望向“一带一路”伙伴国传达该国的“绿色”努力。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主导着非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开发。这样的主导地位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建筑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动态的审视。相关研究显示,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雇用的非洲工人确实要多于中国工人。
不管最终规模如何,“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是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东南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带一路”的优先事项。自疫情暴发后,东盟市场对“一带一路”越发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东南亚决策者应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加强对涉“一带一路”投资的审核。
中国为什么要在一个欧盟和美国长期发挥影响力的地区进行巨额投资呢?答案或许在于布鲁塞尔和华盛顿不再发挥像它们十年前那么大的影响力了。西方已经对巴尔干地区失去兴趣。美国仍在科索沃维持重要存在。然而,由于中东安全局势的发展以及华盛顿战略性地转向亚洲,美国已从该地区抽离。
过去10年,巴基斯坦建设新水坝的兴趣愈加浓厚。拟议中的迪阿莫·巴沙大坝就是巴基斯坦的重点战略项目。然而,大坝建设阻力重重。由于印度反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巴基斯坦的西方盟友均拒绝为大坝项目提供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流产,因为中国已经伸出援手。
中国建筑公司已在多个欧洲国家中标项目,有力地进入了欧盟的建筑市场。波兰、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的项目是首批此类案例,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公司进入欧洲市场的方式以及对欧盟、欧洲各国政府和欧洲承包商可能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由全国民主联盟(NLD)领导的政府于2016年上台,该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在中缅经济走廊框架下引入“2.0”版本的大型项目。受缅甸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该国即将举行的2020年大选影响,中国在建设大型项目时变得更加谨慎和审慎。
要了解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关系现状,应看政府行动,而非其言辞。近期的行动表明,联盟政府希望加深与中国的经济关系。
本报告旨在仔细审视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之间的联系,并基于一系列案例研究(中国在希腊的港口投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中资铁路项目,以及中国在荷兰的两项并购交易),阐述了中国这些投资和金融项目背后的动机。
南亚和南非,一些国家的政党凭借攻击中国项目上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政党在上台后最终还是同北京达成了新协议,如斯里兰卡与赞比亚。作者在文中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显示 19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