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西旅游部最新统计,目前已有316家巴西旅行社获得接待中国游客的资质。
根据泰国旅游和体育部29日公布的数据,今年泰国入境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均较去年明显增加,中国游客达到877万人次,较去年增加10.56%。
21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遥远的北欧国家挪威也迎来了一年中黑夜时间最长的日子。
斯里兰卡旅游发展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国赴斯旅游共计1.85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0.5%。中国继续保持斯里兰卡第二大游客来源国地位。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23日表示,中国游客对澳大利亚旅游业至关重要。
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事馆官员15日告诉新华社记者,总领馆当天租用共5架直升机,继续撤离被困在新西兰地震重灾区凯伊库拉的中国游客,争取当天将受困中国游客全部撤离。
法国春天百货公司巴黎奥斯曼旗舰店9日正式启用支付宝支付业务,成为法国首家使用这一支付方式的经销商,中国顾客只需扫描手机二维码即可完成交易。
陪同杜特尔特访华的菲律宾旅游部长旺达·泰奥近日表示,随着中菲双边关系解冻、直飞和包机航班的新增,预计中国赴菲游客将大幅增加,2016年中国游客总数将有望从2015年的49万人次增长一倍至100万人次,这也将有助于今年入境外国游客总数超过600万的目标数字。
马来西亚旅游局将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电子商务平台飞猪旅行设立“大马旅游馆”,该旅游馆将集合所有马旅游资源,利用阿里巴巴大数据掌握的中国消费者旅游习惯,协助马旅游商家开发中国游客“对味”的旅游产品,中国网民可通过飞猪旅行浏览马来西亚旅游产品。
马来西亚旅游与文化部长纳兹里近日表示,计划2018年吸引400万名中国游客赴马旅游。他说,这是能够达成的目标,因为美食、生态旅游和适中的旅游距离,都容易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报告称,最近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出境游客对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功不可没。
据新西兰官方统计,截至7月的过去一年内,抵达新西兰的中国游客数同比增加8.79万人次,达40.32万人次。过去一年内来新西兰旅游人次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游客,达137万人次,但新增数量不及中国游客。中国已成为新西兰增长最快的海外游客来源国。
泰中两国旅游管理和执法部门9月12日就打击“零团费”乱象的影响联合召开发布会,科甘在会上介绍,泰国政府近来清查“零团费”操纵集团活动,使仍处在“零团费”运营模式中的相关企业受到影响,某些地区的访客量将在短期内减少,但游客总体数量并未下降,而是持续增长。
澳大利亚悉尼一家新兴国际网络服务平台“Sinorbis”8日发布白皮书,根据中国网络搜索数据,向澳企业揭示中国赴澳游客心理需求的变化趋势,帮助澳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网络消费者。该白皮书阐明了中国游客赴澳旅游的行为模式、心理期望和主要担忧,并且详尽的指出了澳企业该如何让其网络市场营销更适应中国游客的喜好,吸引更多市场份额。
斯里兰卡旅游部7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游客8月再次成为赴斯旅游最大群体,达2.7万人次。此前长期占据斯客源国首位的印度8月赴斯游客约2.4万。数据显示,7月中国赴斯游客已超3万人次。中国成为当月斯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1至8月中国赴斯游客共计约19.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2%。
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4日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公布这一消息:“今天我们通过一项决议,在阿联酋机场对来自中国的游客们给予落地签证……阿联酋与中国的关系是战略性的,具有很大的优先权。”
津巴布韦旅游部门9月1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津巴布韦放宽签证政策后,上半年赴津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了32%。津巴布韦今年3月推出一项新政策,允许持有中国等36个国家护照的公民在入境时办理落地签证。此前,这些国家的公民必须在获得签证后才能入境津巴布韦。
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育塔萨9月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即将实施的落地签证费涨价并非针对中国游客。泰国自9月27日起上调包括中国在内18个国家游客的落地签证费,从1000泰铢(约合193元人民币)增加至2000泰铢(约合386元人民币)。
年初以来,法国接待外国游客数量同比下降7%。法兰西岛大区(大巴黎地区)今年上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同比减少100万人次,自2010年以来“空前下滑”,中国游客数量开始进入“下跌周期”,下降了19.6%。奥登说,在今年7月尼斯恐怖袭击事件后,来法中国游客明显减少。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穆什卡廖夫表示愿意与总领馆保持沟通,积极协调俄边防、海关、移民局等部门,认真研究成立旅游警察的可行性,推动解决中国游客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程序,发挥现有旅游咨询点的作用,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利和友善的旅游环境。
显示 378 条中的 341 到 3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