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实际人均GDP从1979年的404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1560美元(以2015年不变价美元计算)。相比之下,印度的实际人均GDP从1979年的373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085美元。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在经济方面是一个独特的成功故事。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在宏观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内生动力将持续增强,今年下半年有望进一步释放潜力,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提振世界经济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与4月预测值持平。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韧性。
同比增长5.5%!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显示,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6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广告监管司、市场监管总局专业人才中心和中国经济信息社在京共同举办2022年度中国广告业发展指数发布暨“广知学堂”上线仪式。
《中国广告业发展指数报告(2022年度)》于6月30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广告业发展总体稳定,韧性显现。
未来几年里,即使制造业中低技能和半技能的工作岗位创造不足,印度经济也有可能继续前行。但仅此而已。除非投资活动回升,出口回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以及正规制造业中低技能和半技能就业人数回升,否则印度很难赶上中国所经历的那种爆炸式增长。
日本野村集团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及全球市场研究部联席主管苏博文(英文名罗布·萨巴拉曼)6月30日表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凭借其巨大的经济规模,中国未来仍将为世界经济提供强劲动能。
在为期三天的盛会上,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各界代表汇聚一堂,为全球经济共谋可持续发展之道。论坛传递出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强音,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经济注入信心和动力。
国际知名商界人士近期接连访华,积极开展对华经济合作与交流。多位跨国企业高管在访华期间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将扩大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芬兰中央商会9日公布最新研究报告说,中国经济重回强劲增长轨道,将为芬兰企业开辟新发展机遇。
中国的重新开放预计将提振整个亚洲大陆的经济活动。就中国而言,首席经济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经济今年将出现大幅反弹。
新华社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
据亚洲开发银行发表的文章估算,2020-2025年间,中国年均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达5.3%,随后将逐步降到2036-2040年间的2.0%。文章还就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出了5方面改革建议。
泰国央行助理行长比迪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强劲恢复,是区域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随着中国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公布,“超预期”成为海外人士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普遍看法。
摩根大通和花旗的分析师上调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此前中国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大大好于预期。
在美国和欧洲经济放缓之际,中国经济的复苏料将提振全球经济。
亚洲开发银行4日发布《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说,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将提升地区和全球增长前景。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4日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四月版)》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回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提至5%。
显示 1265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