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和欧洲经济放缓之际,中国经济的复苏料将提振全球经济。
亚洲开发银行4日发布《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说,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将提升地区和全球增长前景。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4日发布的《2023年亚洲发展展望(四月版)》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居民消费需求逐步回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提至5%。
当前,亚洲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权重持续增加,新兴经济体增长潜力凸显。专家认为,随着印度、东盟等国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和资本流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形成压力,美国联合日本韩国等国家筹谋产业链价值链“去中国化”的动作频频,值得警惕。
近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海南举行。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25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全年将实现整体好转。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面对所谓“脱钩断链”对全球经济的搅动,中国经济如何破浪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机遇与合作?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前2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多项经济指标回升向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加深。
有投资者认为,中国重新开放可能提振油价,从而使美联储抗通胀的难度增大。作者认为,他们应该放宽心。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仍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认为,从制造业、进出口和吸引投资等方面看,中国经济在诸多挑战下表现仍好于外界预期,显现韧性与潜力,中长期增长前景依然看好。
墨西哥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研究所所长何塞·路易斯·德拉克鲁斯日前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经济指标在复杂外部形势下表现良好,展现强劲韧性和内生动力。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将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复苏至关重要,鼓吹“与中国脱钩”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者的臆想。
“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视频专访时表示,他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
西班牙学术界和商界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今年上半年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保持稳定与增长,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政治与经济部门主任谢尔盖·卢科宁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得益于中国政府长期实行有效的经济政策,宏观调控富有成效。
土耳其担保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土耳其前驻华外交官诺扬·罗拿日前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说,上半年中国经济克服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展现出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
显示 1248 条中的 181 到 2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