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海外专家普遍认为,得益于对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不断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与活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显示,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亮眼,对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7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经济答卷备受关注。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经济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经济增速8.1%、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17日公布的2021中国经济“成绩单”备受各界关注。
中国经济即将走过2021年、开启2022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放眼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重要判断。
临近年末,多家华尔街投资机构加大力度布局中国市场,期待在新的一年中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中保持了经济发展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经济展示出其特有的潜力与魅力,为世界经济稳步复苏持续提供强大动力。
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的变化。最新出炉的10月中国经济“成绩单”显示,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消费市场运行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优,供需两端都有积极新变化,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进博会是扇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走在偌大的展馆中,随处可见涌动人潮、首发首秀轮番登场,合作共识不断达成,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暖意和新意。
第四届进博会展馆内连日来的火热景象,成为强劲“进博磁力”的生动写照。全球企业共赴“进博之约”,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吸引力。
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日前表示,作为从新冠疫情冲击中率先恢复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今年前三个季度保持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劲韧性,相信后疫情时代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将起到更重要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助理主任、中国事务主管黑尔格·贝格尔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视频专访时表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一些风险,但中国政府有相应的政策工具,能够应对这些风险。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科技加快“转”出生产力,创新引擎更强劲;“引凤还巢”做活“雁归经济”,返乡创业促就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创业不断迈向纵深,追梦人奔跑的身影无处不在,“创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热潮涌动的背后,是“放管服”改革方向指导下,各地不断优化和改善的营商环境。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三季报”。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31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海外专家和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恢复,展现出发展韧性与活力。
尽管此前有外界人士对中国经济报以看跌预期,但18日出炉的中国经济三季报,以扎实数据作出有力回应:虽然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放缓至4.9%,但前三季度9.8%的增速表明,中国经济仍在复苏轨道上稳步前行,发展韧性和活力凸显。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外贸连续15个月正增长。海外舆论认为,最新外贸数据远超市场预期,凸显中国供应链乃至经济的韧性,有望提高外界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
韩国京畿大学教授刘子阳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在增益世界经济、丰富治理范式、创造开放共赢等方面贡献了智慧和经验。
开罗大学经济学教授拉沙德·阿卜杜日前在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和考验,不仅实现正增长,还持续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中国。
显示 1260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