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在欧洲大地结出硕果。中欧班列力保中欧沿线贸易稳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比港)从海上护航国际供应链安全,还有多个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波黑、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等国……中欧合作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持续互利共赢。
中欧“绿色”和“社会”合作一直非常活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28日称,当前深化中欧互利合作有利于中欧双方,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威胁着其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期可持续性。造成中国水资源短缺的3个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资源管理不善。本政策简报概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强调了改善水资源管理作为缓解中国水资源脆弱性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选项的重要性。
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晚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这是时隔两个多月之后三国领导人再次对话。
法国多位学者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欧中扩大共识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发展,也为妥善应对全球性挑战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日益增加的人道主义参与为欧盟在人道主义领域与中国进行接触提供了机会。然而,欧盟应制定一项关于如何在人道主义事务上与中国接触的长期战略。双方对人道主义援助的不同方法并寻求共同点的对话或为可能的合作打开大门。
近年来,在欧中国企业在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上不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欧中企普遍认为中欧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对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充满期待。
中国与欧盟之间的长期关系被纳入大国之间更广泛的地缘政治竞争中。除了合作,欧盟行动者对双边关系的重新评估也加剧了竞争与对抗。合作领域包括中国参与欧盟内部连通性项目,特别是在运输和数字网络方面。本报告审查了这种合作并评估了其前景。
由于采取了严格有效的措施,中国在2020年第二季度迅速控制住疫情,并率先恢复经济活动,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复苏将有助于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与中国合作,尤其是与中国签署新投资协议,欧盟将成为亚洲更重要的伙伴。
能源转型是实现2016年《巴黎协定》所设定目标的全球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欧盟已同意共同努力提供实现能源转型所需的资金,但还需要更多。本文就中欧合作提出了建议。
针对欧委会近日发布的贸易政策新文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强调,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合作远大于竞争,希望中欧携手维护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2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到了新冠疫情影响,但2020年中国和德国双边贸易总额仍创历史新高,达到2121亿欧元,较2019年增长3%。这是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欧盟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开始将中国描述为经济竞争者、系统性竞争对手和谈判伙伴。“伙伴关系”这一广泛概念不再反映欧盟与中国互动,以应对全球重要挑战的真正复杂性。取而代之的是,随着气候行动对经济利益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全面系统性竞争的背景下,欧洲和中国将相互竞争与合作。
16日,中方同欧盟多国驻华大使及组织代表,就《巴黎协定》达成五周年及2020气候雄心峰会取得成果举行讨论会。
随着与中国的政治分歧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欧盟利益相关者需要对欧洲的经济风险、脆弱性和优势进行清晰的评估,以充分平衡合作与竞争的不同领域。欧盟对华政策不应因对经济脆弱性的夸大理解而受到限制,而应建立在其相对优势之上。保持健康的经济相互依存度符合欧盟和中国的利益。
2020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科技创新是中欧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届中欧国际会展业合作圆桌会于2020年11月12日在成都举行。
作为支持自由贸易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和欧盟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中欧合作因此被寄予厚望。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欧合作意义何在?中欧在合作应对保护主义、疫情冲击等挑战中应如何协调行动?
中国、德国和欧盟领导人14日以视频方式共同举行会晤,就一系列重要问题加强沟通协调,推进团结合作,对于中欧未来携手应对变局、开创新局将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显示 8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