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举行会谈。有分析认为,克莱弗利此次到访中国,标志着英国的对华政策回到更为务实的中间路线。
由于具有战略重要性,在全球南方国家扮演重要角色,以及对发展作出重要承诺,中国是一支对全球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全球力量。各国迫切需要建立更好地了解和更好地参与全球发展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英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鼓励在一系列发展研究项目上的知识共享和合作。
2020年9月中旬,日本日立公司正式终止其在英国的Wylfa Newydd核电项目,该项目自2019年初以来一直处于搁置状态。这家日本公司退出之际,中英关系日益紧张威胁到英国重振其不断萎缩的核电计划。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8日表示,一个稳定健康的中英关系不仅符合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中英之间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几乎同时出现重大分歧并且都难以简单化解,这不仅让双边关系的前景蒙上浓重阴影,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平添许多变数。中英关系为何近期生变?会继续跌至“冰点”吗?
英国决定禁止华为向英国的5G基础设施提供设备,要预测中国会有什么反应,或许还为时过早。然而,这个问题突显了英国面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伦敦需要进行更复杂的辩论,并提出愿景和规划来管理与中国的关系。
7月14日,约翰逊政府宣布英国将从2021年开始不再安装新的华为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这与该政府1月份做出的决定相悖。英国商界对于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十分反感,希望政府采取更具一致性的政策。
对于英国而言,中国不是军事或主要安全威胁,也不是同业竞争者。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它更像是一个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伙伴)。中国提供的经济机遇多于挑战。华盛顿政策界将试图改变这种战略本能。但是伦敦应该坚持下去——英国不必就该站在哪一边做出二元选择。
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与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17日在英国伦敦共同主持召开第十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英国不挑战中国的崛起,与中国没有任何领土争端,在全球问题上也不存在根本分歧。英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仍然是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和环境问题等。在这些领域,英国应加强与中国的接触,而不是追随美国让世界走向分裂。
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加快以及中美关系紧张,北京无疑将调整与英国的双边关系,并重新评估其与其他欧盟成员国及布鲁塞尔的伙伴关系的价值。作者认为,中国希望与英国建立双赢关系。
“湖南风景如画,胜境遍布。洞庭波涌,现琼田万顷;四水奔流,织潇湘锦绣。湘英两地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战略互动,深化文旅产业合作,密切人文交流,扩大友城交往。”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0日说,今年是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65周年,希望双方都能珍惜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坚持“黄金时代”大方向,排除各种干扰,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归正轨。
地铁报在线网站于2018年1月31日就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一事发布了题为《特蕾莎·梅暂离“脱欧”讨论, 访问中国以促进中英贸易》的文章。该文表示,特蕾莎·梅希望在“脱欧”后与中国达成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并且在当前过渡期就希望采取措施消除贸易壁垒以保证英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同中国开展贸易。。
英国中国商会会长、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孙煜表示,中资企业和商会组织应主动作为,利用最具国际化特征的英国市场平台,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进而助推中英经贸关系向前发展,成为中英两国关系的压舱石。
保持同中国紧密的经济联系仍是英国退欧后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但英国对中国不加批判的政治承诺已经改变。此前欣克利角核电项目暂停就是例子。
英国工商业联合会和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14日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中国民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对科研投入的加大,大学将在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欣克利角绝不会是英国需要处理的最后一个与中国相关的问题。在更广阔的国际背景下,英国需重新思考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英国应如何从双边关系的角度以最佳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和价值。
显示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