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将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许多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并没有为迎接科技革命做好准备。由于政府缺乏资源,且私人部门在投资基础建设时面临层层障碍,国际组织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量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时,准确衡量这些投资至关重要。如不这样做,可能会严重歪曲需求,进一步拖延该地区道路、电力和供水网络等设施的建设。为进行更准确的衡量,可扩大用于估算政府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分类数据,为国民帐户的附属表格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框架。
2016-2030年期间,亚洲基建投资估计为26万亿美元,预计私营部门将占很大一部分。然而,私人基建投资目前仅徘徊在每年630亿美元左右,离需求量有很大差距。为了吸引私营部门,亚洲国家正通过公私合作关系(PPP)来吸引企业投资,转让技术和运营方法。
弥合亚洲基建投资缺口对保持亚洲的持续繁荣十分重要。但由政治驱动提供资金的竞争带来重大风险。坏账已经抬头。借贷双方应关注过往事件的经验教训,以及迫近的债务陷阱。
本文审视了阻碍亚洲新兴国家公共融资的金融限制,并指出了新的公共融资来源,比如利用税收为基础设施再次提供资金,并使用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对改进现有公共和民间基础设施融资方法的建议。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在一篇题为“满足亚洲基础设施需求”的报告中强调了采取措施建设“气候防护型”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包括:提升路堤防御洪水来袭;将入水口和处理设施从脆弱地区转移到其他区域;以及改进所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维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目前亚洲市场的流动性较为理想,但投资比例较低。受基础设施水平的限制,亚洲市场相对分散。许多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显示,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显示 8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