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罗兰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6月1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让世界更深刻理解中国,推动中国与世界交融发展。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世界”为主题的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18日下午在上海开幕。
2021年东北亚青年可持续发展研习营日前在北京、江西等地举行,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低碳 永续发展”。200余名来自东北亚地区及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在华留学生、青年创业者代表和中国青年代表,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前沿,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底蕴,在交流互鉴中收获知识和友谊。
“中华文明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埃及知名汉学家、翻译家,艾因夏姆斯大学文学院教授穆赫森·法尔贾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加强阿中文化交流互鉴,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斐济(FIJI)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文化交流贵在相互尊重与交流互鉴,有力促进了中斐双边关系的发展。
文明是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彼此借鉴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璀璨瑰宝,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文化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走到世人面前。
“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追求,也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胸怀与担当。《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为此,中国将与各国加强互利合作,促进交流互鉴,弥合发展鸿沟,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共同发展之路。
据《芝加哥华语论坛》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8日晚,芝加哥国际夏季音乐节的最后一场演出在迪保大学音乐厅举行。中国副总领事边志春和几百位中外音乐爱好者出席。
近日,意大利和荷兰的侨界餐饮界人士忙碌并快乐着,因为他们得以与来自中国国内的行业大师们面对面交流并相互切磋技艺。受益匪浅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参与这次交流的是浙江省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厨艺团。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为期8天的广州亚洲美食节23日晚落下帷幕。期间,日本、韩国、泰国等7个国家以“一日一国”方式举办主宾日活动,以美食之名,展现亚洲多元文化魅力,以及与中华文化的渊源,领略以“吃在广州”而闻名的城市开放、包容的文化情怀。
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为各国间的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平台。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8个亚洲国家签署图书互译出版合作协议,互译出版了70多种精品图书。这些图书的出版,让人们在阅读中加深了解、更懂彼此。
5月15日至22日,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立足亚洲、面向世界,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嘉宾齐聚一堂,共商文明发展之道,共话合作共赢大计,共绘人类美好未来。
尊重每一种文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是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石。
5月15日下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6场平行分论坛——“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亚洲文明传承与发扬的青年责任”、“亚洲文明全球影响力”、“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显示 14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