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2月17日报道,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统计,今年1月,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份额达3.2%,创历史最高,继美元(39.92%)、欧元(36.56%)、英镑(6.30%)之后,居全球第四位。
2月10日,今年首月金融“成绩单”出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
人民币全球地位再上新台阶。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由11月的2.14%升至2.70%,当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18日在北京指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会逐步增强,汇率的双向波动可能会是个常态。
2022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将继续较快增长,但月度通胀率能否回落至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2%以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2021年,人民币兑欧元大幅升值,预期在新的一年中仍有一定升值空间。
中国的人民币正对新兴市场的货币产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影响,并可能在未来一年在决定这些货币的表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近期发布的《2021·径山报告》认为,扩大人民币使用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关键之一,建议继续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
20日,中国工商银行卡拉奇分行举办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网络研讨会。巴基斯坦国家银行资金业务部主任赛义德·阿里·拉扎,中国驻巴大使馆经商公参谢国祥出席活动。
渣打银行6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RGI)5至7月连续3个月上升,7月再创历史新高。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十四五”期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在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内实现人民币跨境使用重点突破——引发业界广泛讨论。
在业界看来,经过 11 年的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认可度显著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央行的欢迎。未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5.02,同比大幅增长54.2%,创下历史新高。
据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数据,今年上半年,新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262.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
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上,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首席代表傅诚刚建议,用商业化、国际化、透明化方式推进人民币在中东、北非地区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从初级版演进至升级版,取决于中国金融市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本实现、中国与世界更紧密的融合。
7月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21国际货币论坛”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正式对外发布。
截至2020年底,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达到5.02,同比大幅增长54.2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也在逐步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亿美元升至2874.6亿美元,连续9个季度增长。
总部设在伦敦的智库——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21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30%的央行计划在未来12-24个月内增加人民币持有量。
显示 342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