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不同于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西方以国际掠夺、竞争为常态,以合作、妥协为非常态。“一带一路”也不同于战后西方对外援助等各种名目的国际合作模式,而是在中国与相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基础上,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经验、工业化经验和脱贫致富经验,同时为全球化、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践大道之行。
中国现在需要采取大胆行动,在国内进行改革,以匹配其全球性倡议。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帮助中国保持强劲增长,也有助于中国向全世界展示其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全球领导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支撑措施和保障体系陆续建立,国际认同度不断提高,重大项目成果初现。但全球化退潮、国际经贸环境不佳、大国竞争与博弈加剧、民粹主义政治思潮泛滥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等,仍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挑战。中国宜把握节奏、加强风险评估,以“一带一路”为抓手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世界中国学论坛欧洲分论坛9日到10日在柏林举行,与会多国学者称赞中国在全球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等将惠及世界各国。
G20下一届峰会将于今年7月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自去年中国杭州峰会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逆全球化”力量进一步上升,“黑天鹅事件”频发,地缘政治矛盾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世界政治经济双双进入“新常态”,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大幅增加。
在特朗普对国际多边机构和规则构成挑战的背景下,中欧双方应加强合作,引领全球化进程。同时,欧洲智库专家也表示,除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双方显示出的合作意向,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并未实现太多可量化的中欧利益的相互融合。欧盟自身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中国国内市场改革的力度都在影响中欧引领全球化的能力。
目前为止,互联网和相关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器。而一份研究显示,全球技术发展浪潮可能将彻底改变各经济体格局。没有人知道到底会有多少工作会受到新技术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何时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经济体受技术影响的方式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政策制定者应该为技术全球化可能产生破坏力做好准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释放合作潜力,促进互利共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合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既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贸易整体发展缓慢,但是保护主义的抬头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贸易自由化的停滞或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中美之间强大的关联表明两国出现全面贸易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国共享共同利益,对贸易进行大规模限制对双方都不利。
本文对中国和欧盟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是否已准备好发挥引领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作者称,开展实际行动有助于巩固双方在全球贸易和投资界的公信力。不过,意愿与实际能力之间是有区别的。人们或许对欧盟发挥领导力的能力没有太多的争议,但欧盟确实面临着一些困难。
欧盟和美国就各自的贸易政策遵循不同的道路。美国新政府已经对贸易自由化发表明确的反对声明,而欧盟则继续青睐全球化发展。欧盟近期与其合作伙伴(特别是东亚等区域的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议及相关协议。欧盟正在巩固其在经济开放问题上的全球领导者地位。
在全球克服金融危机及其多次余震的影响之后,全球化的步伐甚至会加快。但是,近年来出现了针对全球化的强大阻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出现暂时性急剧减速的风险不容忽视。
作为世界两大发展中国家,中印双方的互利双赢合作,将使两国成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中印全面经济合作的深化不仅对维护两国关系稳定,而且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欧盟商会联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31日发布《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7》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欧盟在华受访企业2016年营业额超过前一年。业内人士表示,中欧可以联手发挥领导作用,继续推动全球化。
全球化同时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如今却成为针锋相对的辩论焦点。时至今日,即便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也承认全球化进程极富颠覆性,造成了岗位流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不曾预料到的后果。如今,中国已经与全球经济融为一体。中国能否保持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与全球化能否成功息息相关。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供的一个机会就是,将加强在现有国际协定和体系之下的合作。由于各国在技术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从单边到双边再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出现了各种合作模式,有的源于地域因素,有的是出于历史和文化原因。
4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下,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京联合举办“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青年研讨会”。
全球化仍将继续,这就意味着培育长期增长动能和加码应对短期波动将成为我国下阶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新命题。既然全球化还将继续,那中国面对的外部干扰和中国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将以新的形式扩大化。培育长期增长动能和加码应对短期波动将成为我国下阶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新命题。
显示 273 条中的 201 到 2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