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将亚投行升级为世界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强中国与各大洲国家合作,扩大其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及地域,为世界各地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等支持。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30日说,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将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将聚焦中国发展走势、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合作等议题。
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在北京举行2021年年会新闻发布会。
3月2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到访的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发表了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搁置分歧,凝聚共识,加强协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地缘战略稳定,推动构建更加公正、民主、合理的多极化国际秩序。这再次彰显了两国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发挥的重要作用。
日前,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2020国际标准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多家能源央企参与筹建的北京创拓国际标准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家从事国际标准政策战略研究与咨询的专业机构,将致力于推动国际标准引领能源、电力和电子等行业高质量发展。
正如新冠肺炎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城市往往是全球问题的前线,填补了由于国家和国际应对措施不足而造成的领导空白。因此,在决定关键全球治理问题时,市长们正寻求在形成多边协调和影响各国政府的决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12日在巴黎正式开幕。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以线上活动为主。论坛主席、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11日在巴黎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表示,欧中在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4日发表讲话,呼吁国际社会以创新方式思考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近日,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就联合国作用、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抗疫合作等问题阐述中方立场和主张。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其框架内各类机制和平台不断涌现,为“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机制平台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可为“一带一路”合作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疫情引发的种种次生灾害,比如经济衰退、社会停摆、权力扩张甚至国际摩擦,更令人对全球治理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整个国际社会在面对疫情冲击时非但没有形成“世界抗疫统一战线”,反而陷入了越来越多相互责怪和“甩锅”的局面,甚至有人惊呼全球化逆转和整个世界秩序坍塌。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世界经济运行、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但全面、辩证、历史地看,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本质属性依然存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客观规律,难以因一次疫情就全然改变。
“一带一路”不断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成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新实践。
波黑共和国前总理、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全球协力合作,让危机催生变革、成长和进步的机会》的文章。他表示,当前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危机交错,各国只有联合战疫,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才能化解危机。
4月24日,以“携手应对公共卫生安全挑战,共同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云端专题论坛举行。论坛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举办。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中,医护人员作出了巨大贡献。世卫组织、多国政要和民众向包括中国医护人员在内的全球医护工作者致敬。各方同时呼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才能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亚美尼亚总统阿尔缅·萨尔基相23日在首都埃里温表示,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为全球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为了影响发展中的世界经济全球治理结构,金砖国家需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平台,将其经济合作扩展到南方世界。这样的平台可以基于中国发起的“金砖四国”倡议,而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集团的聚集是该平台的核心。通过这样的努力,金砖四国最终可能成为“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
国际社会在团结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也在思考加强公共卫生国际合作的长久之策。2月11日至1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举办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以协调全球科研力量,尽早找到更有效的诊疗方案,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今年是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的开端。对中国来说,今年既是完成十三五计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开启十四五建设的奠基之年。对世界来说,世界各国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
显示 141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