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因素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增强了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包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尤其是区域发展机构。过去几年的疫情充分表明,在各国开展反危机刺激措施时需要加强协调。与国家和全球发展机构相比,区域一体化安排及其发展机构在区域层面引导这些刺激措施跨越国界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近几个月以来,从美国到德国,从韩国到斯里兰卡,许多国家都在面对惨淡的经济数据。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当前全球经济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态势?究竟是什么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如此严重的破坏?分析普遍认为,手握美元霸权的美国难辞其咎。
自2021年中解除与新冠肺炎相关限制措施以来,占全球生产总值60%的富裕经济体确实已经放缓。不过,现在宣布经济衰退似乎还为时过早。
莫桑比克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莫出口额愈16亿美元,同比增加7240万美元;进口额62亿美元,同比增加47亿美元。
全球化不是一个阶段,它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
IMF预测,2022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放缓至3.2%,比4月的预测值低了0.4个百分点,约为去年增速的一半。它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9%,而3个月前的预测值为3.6%。
近日以来关于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经济衰退的讨论也异常激烈。虽然这种情况起初被否定,但后来经济学家又不得不承认有可能出现,现在的讨论焦点已经演变成:发达国家的衰退是否像一些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所说的那样“就在转角处”,或者是否像有些消费者所认为的那样已经开始显现?
作者预测2022年和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0%和3.2%(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分别被下调了0.5和0.4个百分点。该预测基于商品价格已见顶的假设,这将大大降低未来的通胀压力。然而,通胀可能会被证明比央行预期的更持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6日说,自今年4月以来,全球经济前景“明显暗淡”,而且鉴于风险上升,她不能排除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中国及其市场已成为金融动荡的避难所和全球经济的巨大希望。自5月以来,中国股市上涨了约15%,而美国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约8%。与此同时,尽管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路径不同,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仍较为稳定。这种情况表明,至少在目前,中国已成为金融避风港,而世界其他地区正在经历强烈动荡。
全球经济正处于突然放缓过程中,同时全球通胀急剧上升,达到数十年来高点。这些发展引起人们对滞胀担忧。经济增长疲软和通胀上升的巧合,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世界所遭受的情况。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应该对此保持警觉。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批准多项经贸成果,内容丰富,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这些经贸成果的达成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金砖国家合作势头,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
泰国央行(BOT)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将对泰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这将减少泰国货物和产品的出口需求。
供应链断裂、大流行蔓延、物价上涨……这一切都使得全球经济比金融危机以来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有七个因素将在未来几年塑造全球经济。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近5个月,面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29日在海口举办的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上,多国学者呼吁各成员国加快开放,坚定推进RCEP进程,进一步发挥其在全球经济复苏中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经济论坛自2020年以来首次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线下现场会议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全球经济很可能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标普全球公司周五公布的调查显示,尽管新冠疫情限制措施得到解除,家庭将在疫情期间积攒起来的部分储蓄用于消费,但许多地方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奋力应对成本上升和供应链混乱。在世界各地,企业纷纷担心生活成本的飙升将抑制人们的消费意愿。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2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平稳开局”成为今年来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颠覆了全球经济,导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大量损失。在本报告中,作者回顾了美国的经济记录,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以及美国的盟国和合作伙伴,包括欧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以了解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变化如何影响地缘政治竞争和未来的安全环境。
鉴于俄乌冲突持续和近几个月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6%,并建议采取行动保护全球经济。
显示 519 条中的 101 到 1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