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群众迎寒放歌,各地游客踏雪起舞。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12月17日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开幕,上万人在零下40℃的极寒天气中参加了这场冬日文化盛宴,冬季草原正释放出更多冰雪红利。
根据11月28日发布的《内蒙古智能建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强智能建造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确定产业实施路径,不断优化智能建造产业生态,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路径,智能建造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8月1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绿色农畜品牌产品及进口商品亮相阿尔山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
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理论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
7月15日至17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市举行。本次对接活动让更多企业走进内蒙古,促成地方和企业的“双向奔赴”。
记者16日从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内蒙古)现场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举办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为重要抓手,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形成区域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内蒙古也将持续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8日发布10条旅游精品线路,以及100个适合夏季旅游的精品“打卡地”。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连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今年,内蒙古积极融入国家向北开放总体布局,高质量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不断拓展俄蒙合作空间,泛口岸经济蓬勃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双赢新局面已经打开。
6月6日下午,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和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举办以“内蒙古服务融入国家向北向西开放的思路重点”为主题的第79期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
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发挥中欧班列主通道作用,全面提升桥头堡功能,经过6年的发展,中欧班列成为内蒙古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重要支撑。
3月21日-22日,“中国(内蒙古)—美国(加利福尼亚)进出口商品采购洽谈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
从面对面洽谈,到电子商务平台,包钢钢材与非钢产品销售历经了从线下到线上的变迁。
7月20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十万亩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园区小麦开镰,拉开“塞外粮仓”河套地区62万亩小麦收获序幕。
果汁、果干、果脯、果酱、果馅月饼……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想方设法摆脱产业基础薄弱的困境,一心一意从绿色发展中探路掘金,打造出多品类、全链条的林果产业,让小小沙果通过“72变”,“变”出绿富同兴的新路径和乡村振兴的新景象。
自4月1日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以来,薛建龙和同事们在精准摸清全市享受政策纳税人底数的同时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不断优化退税审核流程,让企业切实感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中国进出口银行内蒙古分行积极开拓绿色金融业务,对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项目进行重点营销、优先审批、优惠定价;同时,利用特色信贷产品,推动信贷资源向新一代煤炭开采、煤炭高效能源利用等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倾斜。
内蒙古自治区近日出台措施,从规模化奶牛养殖、生鲜乳喷粉、优质奶牛培育,到奶牛疫病防控,及至乳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与支持,以进一步推进奶业振兴。
2022年伊始,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决定延续2021年底已到期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时限至“十四五”末,预计4年将为纳税人减负180亿元。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获悉,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扩种430万亩大豆,进一步挖掘大豆生产潜力。
12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正式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旨在树立和宣传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凝聚共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两个健康”发展。
显示 385 条中的 81 到 1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